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百姓”的由来

(2013-05-20 21:18:37)
标签:

意思

由来

人数

祖上

后代

分类: 知识窗

     “老百姓”一词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在战国以前,“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和“生”,一个女人(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孩子,就得一个相应的姓。

    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一个叫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女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妈妈在哪里住,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战国以后,贵族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既不是贵族(可能祖上是贵族后来没落了)也不是奴隶(可能祖上是奴隶,后来被主子给放生了)的阶层,他们的人数慢慢多了起来。因为他们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词语。因为“黎”字也有年纪大的意思,所以,百姓就自称“老百姓”。                                                                 (戚平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