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研究

(2013-04-08 08:54:21)
标签:

重要性

元素

中指

齐晋

孙氏武

杂谈

分类: 知识窗
   《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战略思想非常成熟的作品。孙武写成这部作品时,至少年龄上会稍微大一些,在其25岁—30岁之间,这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一个时间段。因为根据古人的身体状况和成长状况来看,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到底是在齐国还是在吴国写成的?对此,学术界也产生过争议。对于“孙子是齐国人”的说法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赵承凤说,有人还认为孙武是吴国人。
  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刘庆俊认为,《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这么几句话:“《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能昭而明之,切近世,极人也。”这里说明《司马法》和司马穰苴的重要性,也说明《司马法》和司马穰苴对《孙子兵法》产生的重要性,孙子、吴子的兵法,与《司马法》的影响、与齐国乃兵学大国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孙子研究学者赵金炎认为,除了《史记》的记载外,在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之中,有的残简上写有“外臣孙子……”,对吴王说外臣,证明他是齐国人不是吴国人,并且“言之于齐,明之吴越”说明《孙子兵法》五千余言是在齐国写成的,奔到吴国之后进献给吴王。
  据赵承凤介绍,国内诸多权威专家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齐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孙开泰研究员认为,“如果没有富有尚武传统的齐文化,就没有《孙子兵法》这样高水平的军事理论著作”。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也认为,“十三篇系孙武自著,在入吴前已成书……”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逢振镐研究员在《孙氏武、膑〈兵法〉与齐文化》一文中指出:“孙氏武、膑《兵法》是在东夷文化,特别是齐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也只有在齐文化的国度里才能形成我国军事理论思想体系。”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吴孙子发微·导言》中称:“《孙子兵法》,题名作者主要活动虽在吴国,但成书当是在齐国,书中很多内容和词句与《管子》非常接近。”
    孙子隐退何地?
  “伐楚以后,吴灭以后,孙子到哪去了,还是个谜。只是说吴门(今苏州阊门)外有个大塚,说是他的墓,到底是不是呢?也不好说。”李兴斌说。对于孙武的去向,不少学者认为他是隐居起来了。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吴名岗认为孙子是公元前503年左右隐退的,就是吴王阖闾十二年。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公元前504年,阖庐使太子伐楚,攻陷楚都郢,“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彊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在这以后就没有记载了。
  赵承凤认为,孙子功成名就的几仗包括伐楚前的养城之战、豫章之战,以及打徐国、钟吾国,孙子都参加指挥,后来打越国、齐国就没参加。他的归隐时间有史料记载是公元前505年。“公元前505年,楚大夫申包胥因秦兵救楚……孙武隐去。”孙武伐楚回来以后,看到吴军烧杀抢掠,战后不修功,他对伍子胥掘楚平王坟、鞭尸的做法也非常看不惯,认为不符合《孙子兵法》“攻其国而爱其民”的思想,他就提出归隐。对于归隐的地点,业界有专家说归隐回了齐国,有的说到了富春(还有的说到了穹隆山),也有专家认为终老于吴国。
  “我赞成一个观点是,孙子先在吴国归隐,后来又回到齐国。在此期间,他潜心研究兵法,修改完善著作,加入在吴国为将的战争经验和一些吴文化的元素,才有了《孙子兵法》传世本的广泛流传。再就是后来越国灭了吴国,也不允许当年与越国为敌的孙武在那里安居下来,他肯定要回来。这时候在齐国,田氏掌权,也有利于孙武回来,环境应该比在吴国好。”赵承凤认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