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钧剑赵本山对话高雅文化与草根文化
(2013-03-15 09:51:52)
标签:
比例意思效果雅俗深度 |
分类: 散文随笔 |
|
|
|
草根文化能否登上大雅之堂?推广草根文化是否需要“度”?观众喜爱是不是评价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联组会上,有关“草根”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话题碰撞出火花,引起赵本山和郁钧剑的对话。郁钧剑认为对草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应该有度。赵本山则回应,他就是一个草根演员,艺术家应该放低姿态,观众喜欢的才是好东西。
草根文化存局限性VS雅俗不分家
郁钧剑:草根文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充满乡土气息,反映了质朴的生活,但也充满随意性。它所表现的都是“原生态式”的生活形态,毕竟是大众文化,不可能完全代表国家文化的实力。而且,草根文化是没有门槛的大众参与,在技术层面与艺术表现上有着诸多的局限性。
如果无限拔高其存在的意义和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会对专业机构和专业文艺工作者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会对年轻一代在审美趣味、艺术格调等方面的养成,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带来严重误导。比如说,如今艺术院校的考生特别多,一些考生甚至认为只要自己是草根,就能很快成名,这是一种误导。
赵本山:我对艺术的判断和理解是,无论是草根还是严肃,雅还是俗,都无法比较谁高谁低。它们只是门类不同,在艺术领域应该享有同样地位。无论是草根文化,还是严肃文化,它们之间不应该有冲突。
我们不能把自己一刀切地站在一个高雅的姿态,来面对我们今天这个大俗的社会,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俗雅是不分家的,没有俗就没有雅。比如说,芭蕾舞是高雅的,但二人转要是穿上芭蕾的服装就不伦不类了。
传播草根文化要有“度”VS把握“度”不易明确
郁钧剑:艺术需要多样性,我不反对草根文化。它除了平民化、大众化、广泛化特点外,还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但草根文化无序以后,变成了“三俗”以外的“第四俗”。许多老百姓通过网络小说或博客,上传自己拍摄的网络电影,参与选秀活动等,展示自己的文化态度和才艺。在传播上,“无草根不文化”似乎成了媒体追求眼球的指导思想。
我不是说草根文化不好,但是在其传播方面,应该有个度。艺术工作者要坚守住艺术品位和审美趣味这条底线,不能一味追求娱乐性而过度渲染“草根”文化,不能放弃对“主流”文化阵地的坚守。
赵本山:这些年来,我一直是草根文化和俗文化的代表者,我的作品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会记住我永远都是草根。退出春晚之后,我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给老百姓带来快乐:到农村去巡演,去偏远山区演出,把快乐传达给大众。至于传播草根文化的这个“度”究竟应该怎样把握,不太容易明确。
我的意思是,无论是草根文化还是主流文化,咱都别比较。艺术是百花齐放,为大众服务的,要看它服务的效果。有收视率的不一定是好东西,但如果只认所谓的艺术却没有收视率的绝对不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