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说话
(2013-03-12 10:48:00)
标签:
脚背让人找不到人和到了 |
分类: 东西南北 |
很多的外地人都说武汉话好懂,但武汉话不好听,硬邦邦的,说话跟吵架一样。
武汉话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真不是怎么太好听。比方,它不如上海话那样快速如风,也不如广州话流动如水;不如北京话那样字正腔圆,亦不如成都话那样亲切甜美。武汉话说出口,每一字的音调都有些沉甸甸,似乎往下掉,掉得让听者害怕被砸了脚背。
比方武汉话像很多南方话一样,没有卷舌音和鼻音,Z、C、S和ZH、CH、SH以及L与N在武汉人的嘴里都是一样。你要他把舌头卷起来说话,他立马就像个大舌头一样,不会说话了。一旦说起普通话来,他不知道哪个字应该卷舌,哪个字不应该卷舌,结果往往是不卷舌的字卷了起来,而该卷舌的字却没有卷,叫北方人听了只觉得好笑。
而武汉话里好些字,像“脚”、“药”、“棵”、“读”“退”“去”等等,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音。而另外的一些,像“鞋”发“孩”音,“吃”发“棋”音,“主”发“举”音,“路”发“漏”音,“饿”发“卧”音,“河”发“活”音之类,比比皆是。一旦说普通话碰到这些字时,武汉人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些话连贯地说出来便可让人笑掉大牙。让一个武汉人用普通话去说“我去吃六颗药”这句话,那可真是要把他难死,而一旦说出来却又会叫北方人笑死。
在武汉,还有一则很有名的笑话,说是一个武汉人的鞋子掉到水里了,他急得大叫“我的‘孩子’掉到水里去了!我的‘孩子’掉到水里去了!”旁边有个热心人不顾危险跳进水里去救“孩子”。最后捞上来的是一只“鞋子”。这样的结果使得武汉人和热心人都哭笑不得。
在武汉,有些话是很没规则可言的。比方北方人说这句话:“老王,把那个瓶子给我。”到了武汉人嘴里便变成:“老王,把那个瓶子我。”它把那个最重要的“给”字省了。又比如这一问一答:“你吃饱了吗?我吃饱了。”武汉人却会如此说:“你吃饱了冇?吃饱了我。”活活地将排头的主语“我”放在最后。没有人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说,只是长久以来都是这么讲的,习惯了。想想也是,方言有时真是没什么道理好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