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超短社论,全文只有163字。
这篇超短社论,题目是《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 》,发表在1982年2月7日的《福建日报》上。它见报之后产生的强烈社会反响中,除了因其内容切中重大时弊,还对文稿起草者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了重要内容的文风革新予以肯定和赞赏,被称为“史上最短社论”,记入了新闻史集。这篇社论稿由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项南亲自书写。——笔者当时在福建日报总编室工作,对此文发稿情况有具体的了解。记得总编、副总编拿到这篇文稿后都很振奋,在与项书记沟通中特地安排两篇有关重点案件的新闻稿与社论同时发表在第一版。
当时福建的情况是按中央要求开展的查办经济案件的工作遇到了重重阻力,不少案件在不同层面上“卡壳”办不下去。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项南书记用犀利的笔触指出三条:“一是(领导)自己屁股上有屎;二是派性作怪;三是软弱无能。 ”真正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当矛盾被严密盖着的时候,舆论先行推动揭盖子是当务之急,而揭露矛盾的支点又必须找得准。应当说彼时彼地的特定情况,写一篇时论,是可以用大篇幅的,但项书记选择了用短文“四两拨千斤”,直捅相关人物的要害。这组报道发表后,引起连锁反应,有力地推动了案件的查办工作……
《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这篇超短社论,倘用类型文章的尺度做全面衡量,也是未必完美无缺点的,但从简文要义的角度,在用最精短的文字表达文章主旨这一点上,确实起到了革新文风的好作用,很值得称道,其传播过程中所获得的功效,就是最好的说明。
(戚平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