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到了
(2013-02-02 11:55:28)
标签:
过年了
全社会
福到
人物
人物形象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
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伴随福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形成的正能量,传递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幸福价值观。
当西方的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在国内一些城市广为商家所用之时,也有很多人在讨论,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为重要的日子,是不是也要有一个“文化符号”?近日,一个身着汉式福袍,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中华福爷爷”形象出现在北京南站,为回家过年的朋友及家人送上吉祥福袋,迎春纳福。与此同时,以“送福到家”为主题的中华福爷爷形象片正在央视播出。片中,中华福爷爷以其细腻温情的立体形象,向全社会释放着伴随福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形成的正能量,传递着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幸福价值观。
过春节,除了贴福字、挂灯笼、写春联,是不是也可以有个送福到家的吉祥人物?“中华福爷爷”是不是在叫板“圣诞老人”?说法不一,争论不少。
中国其实早就有“福爷爷”。最初的福神为星辰,称“福星”。福星即木星,也叫岁星,可以说人们是把木星当作了赐福的福神。在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中,梁令瓒绘于1300年前唐朝开元时期的《五星二十八宿图》里,描绘了金木水火土5星和28位星神形象。排在众星之首的便是福星。福神人格化后,又附会上了多种说法。“天官”,是民间最为流行和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福神。民间年画中的天官,面容慈祥、五绺长须,头戴官帽,蟒袍玉带,其左手拿玉如意,右手打开一长幅,上写“天官赐福”,头上有象征幸福的蝙蝠,或以蝙蝠为花边图案,以祈求幸福降临,福运绵长。还有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中的灶神,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总是在岁末年初为百姓降福,深受大众的尊崇和爱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灶爷”、“吃灶糖”。
数千年的中华福文化博大精深,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使中华福文化根植于每一位国人心中。平安是福,长久是福,快乐是福,健康是福,知足是福,甚至吃亏也是福。
不过,随着物质的丰富,有些习俗反而被淡忘了,有些文化也被遗忘了,我们渐渐习惯了圣诞老人、情人节玫瑰,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什么是“年味”?其实,年味就在于一家人团聚了,就在于贴个倒“福”字、挂串红灯笼、门上再贴副春联,就在于拱个手,拜个年。而这个时候,再牵来个慈眉善目的“福爷爷”,送个小福袋,说句“福到了”,岂不是小孩子更乐,大伙儿更开心了!
至于这位“福爷爷”有多大的文化,是不是肩负着要同“圣诞老人”争夺文化标签的“重任”,其实大可不必追究。让我们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大喊一声“过年了”,我们要的不就是这种幸福正能量吗?!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