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609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

(2013-01-28 11:05:23)
标签:

钱学森之问

总能

伴侣

王选曾

生活中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近日,看到了一则报道,说一位科学家一生坚守一个原则:“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读后很受感动。

  “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实际生活中,拙于交往的人,多精于事业。他们不喜欢张扬,不善于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把任务完成好。正是这样的人,支撑起我们的事业,挺直了中国的脊梁。拙于交往并不代表交际能力差,而是不愿意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经营人脉关系上。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工作之外的事忙多了,用在事业上的心思就分散了。诚如“当代毕昇”王选曾说:“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少些事务,多些务实;潜心钻研,挖井见泉,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让世人尊敬的大师专家,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不为名利所绊,不为声色所累,不为喧嚣所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踏踏实实干事业、兢兢业业做学问。国际著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自己一生只会做一件事,就是数学。“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也讲过,“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袁隆平、吴孟超、吴大观、林俊德等人,也都是把“板凳要坐十年冷”、“一生只做一件事”当做人生追求,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事实上,科学巨子们决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甘当“老学究”,他们总能在拙于交往中自得其乐,在精于事业中乐此不疲。这就是科学和艺术联姻的神奇魅力。在他们眼里,科学的伴侣是艺术。他们之所以比别人走得更远、探得更深,就是因为他们能兼收并蓄,文理兼通,善于进行跨界思维、跨界创新,从而达到会通之境。  再次翻阅历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22位大师的先进事迹,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惊人地一致:坚守理想、钟情事业,耐住寂寞、拒绝浮躁,不喜欢出名挂号的事务性活动,总是醉心于自己的专业事业。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成长成才的经历,有力地回答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