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同时组建于1937年9月,是抗战时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
西北联大始称西安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后迁至陕南汉中一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并发展为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和西北师范学院等五所子体高校,子体各校延续了西北联大的战时大学联合管理体制和办学精神,至1946年底部分子体高校“复原”平津冀。西北联大在极困难的环境下,宣扬和实施战时教育思想,支持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大业,同时不忘高等教育的本职,尽心竭力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谨严于科研教学,完成了保存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撒布西北高等教育火种的重任。
抗战以来,民族爱国主义宣传及实践活动在国内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西北联大更是将组织抗战爱国思想的传达与宣传作为第一要务。《西安临大校刊》在《发刊词》中这样描述中华民族所处之环境及民族抗敌之决心:“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今日吾国抗敌战争不竞至此,大多数同事同学之故乡父老,已被芟夷虔刘一空,试问此时此日,成何现象?岂非吾辈最高学府中人所当泣血锥心,锻炼磨砺,以与暴敌相周旋者耶?”意在使师生明了时局、激励士气、抗敌救国。
西北联大的战时教育体系无疑是当时国内高等教育战时教育的典型代表。它加深和拓宽了中国抗战战线的深度和广度,也为抗战及战后建国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极大贡献。西北联大不仅给我们留下了高起点、高层次的西北高等教育体系,更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她贡献了振兴西北、扶助国家复兴的巨大力量,其深沉的社会责任意识也留存并激励着西北的文化教育事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