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扯皮”,原是制鼓时的一个行业用语

(2013-01-10 00:02:59)
标签:

周边

意思

之用

皮时

张力

杂谈

分类: 知识窗

 

   

    “扯皮”在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毫无必要的争论,推诿,如:经常扯皮会伤感情,没完没了地扯皮,把事情都耽误了。其实,它原是旧时制鼓时的一个行业用语。

    鼓,在古代被视为神器,用途广泛。音乐、戏曲、社火、报时、作战、各种庆典都离不开它。由于用途不同,鼓可谓多种多样,形形色色,除少数民族的铜鼓、木鼓外,都离不开框架和皮张。框多用木、竹和铜制做,鼓皮多用兽皮和蛇皮,其中以牛、猪、羊皮最佳。

    旧时制鼓时,鼓结实与否在框上;鼓响不响在皮上。意思是说,鼓要结实耐用,得有好的框架;要使鼓响,须用好的皮张。除此以外,有一道工序尤为重要,这就是钉鼓皮。一般大鼓、中鼓的鼓皮较大,要有多个助手参与才能完成。钉皮时,先将泡软的皮张紧紧蒙在框架上,再由助手用力下拽,以便师傅钉钉。钉是一种特制的大盖钉,既能钉牢鼓皮,又作装饰之用。此时,每钉一钉,师傅要喊一声“扯”,提醒助手扯紧皮张,增强张力,防止皮张松弛。如此下去,直到周边全部钉完为止。因助手们扯的是皮,所以也称这道工序为“扯皮”钉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