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雅之堂”典出何处?

(2012-10-08 23:53:36)
标签:

黄庭坚

丹棱

大雅之堂

《诗经》

西昆体

分类: 知识窗

  
  人们常说“大雅之堂”。那么,“大雅之堂”典出何处呢?
  北宋初年,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一种文风,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温庭筠,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典故。这些诗作文字绮丽,而语意轻浅。
  文学家黄庭坚很是不满“西昆体”的文风,认为这些诗作都是追求“雕章丽句”,只不过是从“遗编前作”中搜寻故实,重新装点而已,因而他竭力主张继承和恢复杜甫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黄庭坚委托杨素,把自己书录的杜诗在家乡丹棱笔架山刻碑建堂珍藏。竣工之后,杨素请黄庭坚为堂命名,黄庭坚即挥毫题名曰“大雅堂”,并亲作《大雅堂记》。这个“大雅堂”的命意颇深。雅,原为周王畿内的乐调。《诗经》中有“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大雅”中多为西周初期的作品,旧训为“正”,即情调高雅的作品。在黄庭坚看来,杜甫的诗歌可与《诗经》《离骚》相媲美,唯有这些作品才称得上“大雅”之作,亦才有资格登堂入室。黄庭坚书写杜诗,刻石建堂的目的,就是为了勉励后人,以杜诗为榜样,脱离“西昆体”,不断创新,树立一代健康进步的诗风。
  黄庭坚这一不同凡响的举动,如天外响雷震撼了当时的诗坛文苑。时人都以能否登上“大雅堂”来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尺度。后人根据语法的需要,就将“大雅堂”说成是“大雅之堂”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