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公开表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将适时发布。异地高考议了很多年,如今有望实行,这对于在外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好政策。
据报道,目前我国有2.53亿农民进城务工,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有1260.97万人。然而囿于当前各种因素的制约,进城务工子女学习在流入地,高考却要回原籍,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烦恼:由于各地高中教育存在差别,回乡参考的异地就读生容易出现成绩波动;为了通过高考,有的孩子不得不在初中阶段就返回原籍就读,这意味着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监护与关爱。
长期以来,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各项体制建设的逐步推进,他们的个人和家庭发展诉求也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获得均等机会的重要条件之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今年两会前夕,山东省率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政策:即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与山东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随后,上海、广东、福建、青海等多地也先后发布类似政策。
其实,异地高考之所以成为难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考试问题,还涉及户籍、教育经费投入、录取指标等,牵动着教育资源调整分配的方方面面。因此,这项政策的出台,需要解决很多难题。比如,流入地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不同,异地参加高考者也有多有少,如何及时调整高考资源,使之合理分配;再比如,如何确定异地高考资格,以缓解异地高考参加人数增加带来的压力;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变相的“高考移民”,以致出现新的不公。
推行异地高考已成共识,对此教育部门也早已明确态度。方案之所以没更早出台,是为了让这项政策更稳妥、更周全、更公平。据悉,教育部强调将要实施的异地高考方案依然是“有条件准入”“不完全放开”,应该说这是实事求是的。改革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改革已经在路上。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补偿政策一直是最主要的教育公平政策之一。这些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是经过广泛讨论、精密设计的。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异地高考这项新政策在推行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这就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广纳民智民意,兼顾各方利益,及时跟进完善。我们相信,这项政策一定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带来更多的实惠。不远的将来,进城务工子女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在同一片阳光下共同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