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湖免费开放为何鲜有效仿?

(2012-07-10 21:33:43)
标签:

西湖

旅游公司

当地居民

利益关系

地方政府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今年是西湖免费开放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旅游总人数从2757.98万人次增长到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四倍。有人将杭州实施西湖免费开放概括为名利双收,“挣了票子,撑了面子”。然而10年间,“西湖模式”却鲜有效仿者。与此同时,国内景区正经历着多轮门票价格上调,几乎每有景区涨价,人们就会想起:西湖的免费模式究竟能否复制?

  我国部分景区各方利益错综复杂。旅游公司、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是否平衡,一定程度上决定该景区是否具备免票的能力。近年来,三亚等地突出表现的宰客现象就能表明这一点。过度的开发使得旅游公司赚取了大量的钱财,而当地居民的收入其实并没有增加,最终为畸形发展埋单的还是消费者。而西湖模式的成功运行,则是一方面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用市场运作而来的收入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还理顺了景区养护单位与政府、企业、游客之间的利益关系,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部分景区发展陷入“杀鸡取卵”模式,实行粗放式经营,单一的经济产业结构和滞后的服务市场,更使得门票经济作为谋求地方收入的重要手段。景区旅游收入和地方经济挂钩的“短视”的现状,不可能让地方政府放弃旅游市场这块蛋糕,也无力改变粗放式的旅游经营环境。

  西湖模式是否可以移植复制,如何通过免票模式带动旅游的综合收入和可持续发展,是各地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摸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