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人的道德性教育

(2012-06-27 15:41:56)
标签:

良知

生理需要

德性

动物性

本能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人性作为人之“性”,是具有先天性和规定性的。

    以此为标准,人性包含动物性和善良本性,前者表现为生理需求,后者反映为道德本能。但动物性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它不是人类所独有的,据此无法区分人与动物。因此,人性中必然包含着人类所独有的内容,这就是人的善性或道德性。

    道德性是人对于生理需要的自我限制,这是体现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动物的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人则不同,他具有价值维度,存在着一些超越性的标准。

    道德性不仅是人之为人的规定,而且是先天存在的。孟子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肯定了良知的存在。良知是“自然之知”,是类似于生理本能的道德本能。作为本能,它具有先天性,表现为直接的、无意识的道德反应,即乍见孺子入井时所直接产生的“恻隐之心”。良知是心性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它肯定了人具有先天的道德性,因此从根本上讲,德育符合人的本性,只要采取合适的手段,便可以使得人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因此,良知的存在使得人心性教育获得了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