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把“打工明星”请回来创业
(2012-06-03 17:51:46)
标签:
贫困村自我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城乡二元结构产业扶贫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客观地讲,“打工经济”对阶段性缓解贫困作用明显,因此,很多贫困地区都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个重要减贫手段,想方设法积极推进。但不少地方在推动这项工作时更多考虑如何“转出去”,后续的、长远的谋划不多。很多农民外出务工,主要为了短期获得比务农更多的收入,对于“后打工”期的生活,打算也较少。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核心劳动力外流,很多贫困村本已羸弱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加不足。
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还有待时日,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接纳能力有限,再加上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于贫困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而言,真正转得出、稳得住,扎下根、能致富的还不是很多,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是要过“候鸟式”生活,“飞”不动了,还是要叶落归根。如果不长远谋划,对现有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型升级,一些贫困地区很可能陷入“越穷越往外转,越往外转越穷”的循环。
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当务之急是要把“打工明星”请回来创业,领头发展脱贫支柱产业。从外出务工一人、脱贫一家,到返乡一人创业、带富一方。
脱贫致富要与本地区自我发展紧密结合,优先满足本地区发展需要。很多贫困地区的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积累了资金和技术,提升了打工者的素质和能力,有的成了小有实力的老板。适时吸引他们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对于贫困村加快减贫步伐,既可行,又重要。
人是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最终决定力量,农村发展的春天呼唤更多归巢雁带动家乡人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