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便是仅有的回答

(2012-06-03 14:09:50)
标签:

周汝昌

《兰亭序》

中国文化

七十二沽

诗词创作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人老了,总是要走的,何况周老已是九十五岁高龄。走,是可以接受的,但他走得如此匆忙,是我不能接受的。

    周老走了,使得中国文化的“广场”一下子变得寂寞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汝昌的死使得中国文化宝塔忽然矮了一层,因为周汝昌是个旗帜性的人物。他的离去,给中国文化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周老曾为早报创刊三周年题诗两首:其一,古称渤澥即沧溟,魏武吟诗字字惊。今日新区辟新境,新编早报报新情。其二,三年劳苦不寻常,早报朝霞共一方。七十二沽帆影在,九州万国聚梯航。其实此举对周老来说,那是一种桑梓情。

    周建临先生说:“我父亲在说话无力之际,还在口述新书目录,尽量让我能听到,生死关头还想写文章的,天下能有几人?”诚哉!一生淡泊名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者,能有几人?对红学、对《兰亭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者,又有几人?对诗词考证研究之深,诗词创作水平之高,对西学之精通,对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之熟谙者,又有几人?在书法方面、戏曲研究到达的高度,又有几人可比肩?

    他的走,意味着什么,我不能回答,谁又能回答?我只有悲伤、哭泣,这便是仅有的回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