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2012-05-14 17:25:23)
标签:
叶赫海西女真康熙野人女真建州女真杂谈 |
分类: 旧事窗 |
性德只活了31岁,材料又少,故个中原因,言人人殊,连大家如梁任公也只能说他“伤心人别有怀抱”而已,但也说他绝非无病呻吟,而是受到环境的压迫。
性德之愁,源自家世、仕途、身世、爱情诸方面,不堪重负,以致英年早逝。
而性德又是个孝子,在对立的观念和父子天性之间勉力求全,必然造成心灵上的痛苦。不得已他在府外建了三间茅屋居住,示意这就是下场,但仍然感动不了父亲,最后只能是“昏鸦尽,小立恨因谁?……心字已成灰。”(忆江南)。性德不幸言中,在他死后的第三年,明珠便被御史郭琇弹劾几大罪状,被罢官了。
侍卫终究是一个高级仆役人的角色而已,而性德文武全才,自比诸葛,志在治国平天下。“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有限好春无限恨,没来由,短尽英雄气。”(贺新郎)康熙中叶以后,弊政逐步积累,他不但不能有所作为,而且不能言,因为侍卫工作不准与外廷交往,更不允干政的。所以性德自比为笼中鸟,他有一首《咏笼莺》的诗是夫子自道:“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性德的第一知己顾贞观说他“所欲施之才,百无一展;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遂之志,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无一吐。”忠于职守和个人志向的矛盾,构成第二个环境压力。
当他随康熙来到松花江(旧称混同江)当年叶赫故地时,便不禁触景伤情,写下一首《满庭芳》:“须知古今事,棋秤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下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但事情又不那么简单。努尔哈赤娶了金台什的幼女为妃,生下皇太极,所以性德的祖父和康熙的祖父是表兄弟,而其姑姑又是康熙的妃子(惠妃),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怅惘迷离。所以其词哀怨而含蓄,其人则极为谨慎,比如和顾贞观谈心,要引到楼上,撤去梯子。即使这样,他也不免受到攻讦,“蛾眉供人嫉妒”(鹤瑞仙),在文网密织的时代,性德忧谗畏讥,压力多么大!
性德的妻子卢氏也是才女,两人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卢氏英年早逝。他万般伤感,悼亡作品达十多首,“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玉环,昔昔长如玦。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或许,性德在家庭中、社会上备受压力而不敢倾诉。只有回到闺房,面对红颜知己,才能一抒情愫,而妻子骤逝,“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
忧能伤人,何况性德又是一个极端敏锐善感的情种,终于难以解脱,赍志以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