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礼文化

(2012-03-29 05:26:05)
标签:

社会规范

《说文解字》

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秩序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治思想曾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它的核心是教人修身律己、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等。

  礼是一种社会规范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祭祀天地、祖先的礼仪活动,是祭祀活动的规则、程序。《说文解字》中说:“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由于礼是由祭祀演化而来,因此人们对礼的态度是敬畏的。同时,这种规范凝聚了同一氏族的崇敬和信仰,因此比较容易被遵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由一种宗教仪式规则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礼中所包涵的秩序等级观念便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礼对秩序的影响是双重的,即规定现实的社会秩序和强化人心对秩序的认同。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由外在强制秩序来确立;另一方面,礼在人心中内化为德,违反礼就是违背道德,礼对人的行为和观念产生了控制和教化。

  由此可见,礼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一种法律规范。礼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明辨行为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即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同时,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通过礼的教化作用,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道德标准,通过让人们知礼、守礼而实现“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作用。

  礼承担了社会规范的基本功能。一是确立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在礼所建构的社会中,人们依据角色、身份、等级而确立自己的地位。这种地位秩序不能随意破坏。二是明确社会中每个个体的责任和义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了人和人之间的义务责任,协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居于社会各职位上的人各明其责、各司其职,以实现社会稳定有序。三是促进社会成员端正行为、修身养性。礼对个体的人的道德完善与人性培养起了重要作用。认为只要持之以恒地对民众进行礼义教化,就一定能使民众提高道德自制力,从内心深处遵守社会规范,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

  秩序和道德是礼的追求

  礼作为传统社会中维护秩序的有效手段,带有深刻的封建性和落后性。它强化了等级制度和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平等观念格格不入。“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所确立的等级秩序不能违反和逾越,这种等级秩序是以国家权力为中心,强调服从和特权,而忽视了对人本身价值的关心,很大程度上排斥了人权和自由。“礼”以其繁琐的等级制度强化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维护社会和谐、重视道德教化,对于今天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礼以一定的礼仪规范、社会习俗为基础,使社会各层次按一定的方式构成一个整体,呈现出良好的秩序性。礼规定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差别,并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在区分的基础上建立了秩序,明确每个个体的责任意识。人在社会当中,都要担当不同的角色,言行举止要遵从一定的规范。只有人人遵礼而行,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在今天的社会里,每个公民,也都要树立秩序意识,认可并遵守社会规则,不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积极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礼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并不完全通过强制,而是更多地通过内化于心转化为人的道德自觉。礼强调人的觉悟,礼外在表现是规规矩矩的行为,这种行为需要的是内心道德观念的支持。《礼记》中说:“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可见,礼强调的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改造。传统的礼治维护的是森严的等级体系,但这种体系的实现并不是严刑峻法,而是道德教化,通过道德教化避免不良行为的出现和危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除了外在强制的法律,也还有许多内在自觉的道德约束。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社会规范来确立自己的行为标准,并用这个标准约束和检查自己,不断地提升道德境界,整个社会也更容易实现规范有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海南黄花梨
后一篇:吟诵是什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