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最喜欢的树
(2012-03-18 17:27:05)
标签:
苏东坡苏轼王朝云《江城子》《蝶恋花》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苏东坡少年时代爱种松树,他在《东坡自述》中说:“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他在《戏作种松》一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虬长。”记叙了他少年时期,在家乡四川眉山东岗栽种松树的经过。
苏东坡把自己至爱亲人均安葬在松树林里,让苍翠的松树陪伴他们。19岁的苏东坡,与16岁的王弗结婚。王弗貌美孝顺,二人鱼水情深。不幸的是王弗27岁早逝。这对苏东坡而言,是绝大的打击,精神上的痛苦与沉痛,是不言而喻的。苏轼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苏洵)、先夫人(程氏)墓之西北八步。”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26岁。苏轼最困顿时,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一直陪伴其左右。可谓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不幸的是,1097年,朝云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一直鳏居。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朝云墓现位于惠州市西湖景区孤山之上,如今已成为名胜。
海棠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曾经以诗歌予以赞美,“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
苏东坡往返常州11次,且担任过常州团练副使。1083年,他到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拜访同科进士邵民瞻,携赠一株海棠,并亲自种植在邵家东苑“天远堂”边,人称东坡海棠。在当时以花树相赠亲友,并亲自种植,实在罕见。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对海棠的喜欢和对朋友的敬爱。现在这里已经建造成“海棠园”。1101年,66岁的苏东坡在常州白云溪畔孙氏馆(即前北岸藤花旧馆,今常州市延陵西路前北岸)逝世。相传他曾亲自在这里种植过一株香海棠,康熙年间还存活着,后因故枯萎。
苏东坡在两次任职杭州期间,他曾动员当地民众修杭州大堤,堤成后,在其上种植了许多木芙蓉、杨柳,远望如画。这就是现在成为西湖“苏堤春晓”一景的苏公堤。杭州超山生长着一株900多年的宋梅,高2米多,相传为东坡手植,至今还枝疏干斜、花繁叶茂。1079年,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在东坡垦荒数十亩,建草屋数间安居,并题诗:“……东原莳枣栗。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