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后门”的来源

(2012-03-17 23:28:42)
标签:

包公

崇宁

夷坚志

优伶箴戏

宋徽宗

杂谈

分类: 知识窗
    宋徽宗崇宁年间,蔡京严酷迫害元祐党人。所谓元祐党人是指宋哲宗元祐年间反对变法的旧党。凡是元祐党人的子孙,一律不许参加科考,而且一概不许出现和提到“元祐”的字眼。

  洪迈《夷坚志》记载了一则《优伶箴戏》的故事。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等大臣看戏,一个伶人扮成宰相,坐着宣扬朝政之美。戏中,一个士人是元祐五年获得荐举的,按照对元祐党人的政策,应该免掉荐举,负责管理官员的礼部不予录用,把他赶走了。过了一会儿,宰相家主管私家财库的官员附在宰相的耳边小声说:“今天在国库,申请相公的士人送您一千贯钱,没想到全部都是元祐年间所铸的钱,这些钱咱们到底要不要?”宰相低头想了半天,悄悄对官员说:“从后门搬入去。”旁边的伶人举起手中所持的棍棒,照着宰相的脊背就打,一边打一边骂道:“你做到宰相,原来也只要钱!”

  还有一个说法,“走后门”原为褒义,典故与包公有关。传说包公上任开封府尹后,很久没有百姓来告状。后来,他偶然发现其原因:官府大门守卫森严,守门官吏还要索要贿赂才让人进门,这就是所谓“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包公处罚了守门官吏,并决定打开后门,让百姓随意出入告状。由此衍生了“方便之门”和“走后门”两个说法,但“走后门”的意义后来发生了重大变更,不再是原来的好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折柳送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