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人要有善念,要善行

(2012-02-28 17:04: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做人要有善念,要善行。

     善念,在我们漫长的文明史上闪耀着光泽。2300多年前,孟子便已对它进行过精准的界定: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这种善念,半个多世纪前,因为雷锋的弘扬,获得某种当代质感,成为中国社会主流道德的重要元素。雷锋精神,说到底,是一种美德。乐善好施,一脉相承。

    孟子说的四端,“人皆有之”,也就意味着,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能。后世推崇的许多美好的德性,一旦溯源至“四端”,便建筑起坚实的根基。因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道德感不是强加的,而是从自己心中生发出来的。

    这样看来,我们能很干脆地回答一个问题:雷锋助人为乐,只不过是把他的善念释放为行动,只不过是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了他的本能。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本能,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为良善的道德感留着一方空间。所以我相信,从小到大,无论谁,总做过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哪怕是举手之劳,推开门后为紧跟着的那位撑上一把。我也敢肯定,无论是谁,做过一件好事后,内心一定是舒坦的——紧跟着你进门的那位,现出一抹笑容,送上一句谢谢,必定让你充满愉悦。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你看着其他人的困难、艰辛或是苦痛,不忍心,那么你上去帮他们一把,就是把你的“不忍人之心”,把你的“四端”,扩充为你的善行。这其实就是雷锋做的事情。你这么做了,其实就是在学习雷锋。

    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雷锋”那样的人。这些助人为乐的、悲悯的、充满道德感的行为根植于人的本能,所以能够自然地融入社会的根基,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雷锋并不遥远,大可不必把他视为社会的“高标”。他其实意味着社会良性运行的“底线”,他身上体现的那种道德感,应该也完全可能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毋庸讳言,当下社会弥漫的焦虑情绪中,相当大一部分来自道德焦虑。人们忧心主流道德的流失和缺位。而所谓道德重建,我更愿意理解为营造一种社会各阶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环境和氛围。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道德感是被嘉许的,助人为乐的行为不会被嘲笑,更不至于遭到讹诈。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人们的向善本能,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

    这便是提倡学习雷锋的价值所在。一个释放自己内心善念的小小举动,就是在社会的道德地基上夯实一掊土,就是在社会的道德镜面上拂去一粒尘。你做了,就把你不愿看到的社会往你愿意看到的社会拽了一把。

    对雷锋有信心,便是对自己有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