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碑应立在心上

(2012-02-24 22:28:38)
标签:

白居易

湖北省

老百姓

大禹治水

贡献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在人们的印象中,能够立碑的一定得是做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比如大禹治水等。这些贡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人们为了纪念这些贡献,自觉、自发、主动地去立碑,用书写传奇的方式歌颂那些丰功伟绩,让其流芳百世,让后世也来感受或者品味这些贡献的价值。所以,立碑从来都应该是别人有感而发的举动,而不是有关部门有文要发的行为。而且真正有功之人,往往不屑于是否立碑。尤其对于像大禹等人,是否有功,世人自有判断,立碑只是口碑的一种表现。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如果强行立碑,反倒不好。

  白居易就在他的《立碑》中表达,“立碑未必可留名,品德高尚,施行仁政才能流芳百世。”白居易的这首诗用在一些工程上,似乎很贴切。干了点事情, 给一些地方带来一些改变,但这些改变是否真的到了立碑的境界,取决于老百姓的态度。纵然真有老百姓“呼吁立碑”,作为当事部门也应该表现出基本的客套,甚至应该拒绝。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像歌词所唱“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如果你的为民工程确实做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就算没有立碑,老百姓口口相传,也会让这些贡献流芳百世。

  是否立碑只是一个形式,一切的关键还在于那些贡献是否真正在公众的心中有了立碑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