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禁放”怪圈
(2012-01-30 15:35:17)
标签:
上海禁放鞭炮最大限度传统习俗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一眨眼,长达7天的龙年春节假期,在鞭炮声中热热闹闹地过去了。然而,同样的热闹,却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
过年图个热闹,结果空气污染到“爆表”,还是因为老毛病——燃放鞭炮。一直以来,围绕燃放烟花爆竹,“挺放派”和“禁放派”的争论从未停过。纵观两派观点,无非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挺放派”强调民俗民风,图个节日欢腾的乐子,认为过鞭炮声声,带来的是“喜气”;“禁放派”也是理直气壮,从安全、环境、健康角度出发,认为乱放鞭炮制造的是“毒气”。
“挺放派”和“禁放派”,公说公理,婆说婆理,难分伯仲,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两派人数相差不大。当两派主张对立且旗鼓相当时,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支持一方打倒另一方,更不能搞一刀切,依赖权力强制推行,而应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在“禁”与“放”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大限度地保障多方利益诉求。
过年的热闹与环保,不是两难,更不应对立。一再交锋的鞭炮“禁放”之争,只能说明缺乏解决问题的支点。“自愿禁放”的基层创新、“绿色鞭炮”的技术革新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让民意在公共话题中得到最大限度释放,让传统习俗接纳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才能走出要么禁止要么放任的思维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