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探亲”还需要逆向思维
(2012-01-27 18:59:24)
标签:
南京逆向思维家人团聚语言障碍阳光普照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不管是传统还是创新,只要能家人团聚,什么探亲形式并不重要。况且换个角度看,让父母从老家来到子女所在地,也是提供一个熟悉子女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
但是,“逆向探亲”还需要有些逆向思维,这样才能让好方式达到好的效果。他们,第一次接爸妈来南京过年,几个月前就在筹备。
一想到可以回报爸妈,心里乐开了花,可事实却让他们有些哭笑不得。给爸妈买了很高档的皮鞋,然后带去逛商场,一天下来老人累得够呛,爸爸脚上甚至磨出了水泡。他们说,习惯了运动鞋和布鞋,还发现逛街比做农活辛苦多了。我们去很好的饭店,结果他们没吃饱,觉得菜的分量小、口味淡,最关键价格太高,他们还是想自己做菜。我的新房在24楼,有很好的阳光,可老人觉得有些头晕,因为楼层太高而且门窗紧闭,不比农村四面来风、阳光普照。
最让老人不适应的,是偌大的城市里找不到人聊天,一是有语言障碍,二来也没啥共同话题。后来才知道爸妈最想和他们多说说话,可他们一心惦记着怎么给父母创造好的物质条件来过年,忙得没有时间来单独交流。
当父母带着憧憬与忐忑来“逆向探亲”时,我们不妨多些逆向思维,适当改变原来的观念,毕竟我们觉得好的未必适合老人。想让老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找到熟悉的快乐,还需要多观察、多交流、多用心。
前一篇:新兴经济体必须“内需主导”
后一篇:日政府曾“隐去”核危机最坏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