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存”与“修”之争

(2011-12-05 09:25:30)
标签:

圆明园遗址公园

大水法

山形水系

万园之园

西洋楼

分类: 东西南北
    近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引起了广泛热议。

  在新浪网发起的投票中,77%的网民选择反对,“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近21%的网民则表达了赞成,“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

  学者们表示:北京根本不缺这种园林式建筑,雕梁画栋都看腻了,我们应该意识到圆明园的独特价值,不要让它落入重复性的窠臼。留住圆明园废墟也就意味着保存了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说,很多人对圆明园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仅占圆明三园总面积2%的西洋楼、大水法,对圆明园并无全面了解。常常出现在历史课本上、被认为是圆明园遗址公园标志性建筑的大水法当年其实只是乾隆皇帝的主题公园,“连附属园子都称不上”,真正的万园之园是占总面积98%的中式园林。

   早在1983年,中央批准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时,就已经明确提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概念。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获批,提出要恢复历史上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本着“宜少不宜多”的原则,把恢复建筑面积控制在古建筑遗址面积的10%以内。专家认为,恢复重建10%的古建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完全重建圆明园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在原址重建一部分破坏严重、史料充足的中式园林建筑,复建园内山形水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