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之行
(2011-10-15 10:08:51)
标签:
汤旺小兴安岭乌伊岭鄂伦春语松花江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
森林、海洋、湿地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而地处小兴安岭之巅的乌伊岭又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寒地之一。 时值仲秋,登上火车,窗玻璃上已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冷雾。这是一趟老式的火车,老式的软卧,前途又是老式的铁轨,在久违了的嗒嗒声中,火车似乎不是向前开,而是进入时间的隧道向五六十年代驶去了。 火车到了乌伊岭,这条“汤林”线火车就开到中国北端“南乌铁路”的终端了。一脸重枣色又不失文气的山里文友回我的话说,“乌伊岭”有几种解释哩,一是鄂伦春语“幸福”的意思。鄂伦春人是这里的原住民之一。一种是蒙语“长满树林的山林”之意。此外,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调来了乌玛河、伊东、上甘岭三个老林业局的工人开发这片林海,这三个地名第一个字的合称便是“乌伊岭”。 一路上,野舍村场,平桥浅渚,连同野韵浓烈的环峰叠嶂,变幻奇诡的青林黑石,肆缭而曲的垂萝灌木,却极少见行人车马。此番的大寂静,竟让我这个远行者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全国的森林覆盖率是16.55%,黑龙江是41.9%,伊春是79%,而乌伊岭区高达84%,是真正意义上的森林城市。是啊,难怪鄂伦春人称这里是福地呢。乌伊岭仅仅是伊春市的一个行政区呀,面积有3081平方公里,大得很,而人口只有2.6万。除去那些出去闯世界的年轻人,现在的人口顶多剩1.5万。如果说伊春市是中国版图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那乌伊岭就是世界上最大、最绿色、最古朴的行政区。 一路上,气清天朗,草气弥重。我就是在这样的自然风光下面,这样的清气中,随着山里的文友去观赏汤旺河之源的。汤旺河属黑龙江水系,是松花江下游的一条主要支流,被誉为松花江干流的北岸第一河,一分支流向黑龙江,一分支流入松花江。“汤旺”为满语,为“春光”或“晨光”之意。 车子决计穿过森林中那条沙石路去小兴安岭之巅。走沙石路的那种颠簸真是久违了,颠连之中,别有一种雄性的亲切之感。郁然葱然的林子里有树品千种,红松、白桦、冷杉、柞树,擎天蔽日,争雄斗勇,不可殚述。林木的下层藏着无数的小景,如参差的黄花,婉绕的紫果、野梅、都柿,古怪奇石,千姿百态,天然构制,妖冶不可名状。且时而水石交击,苔纹争色,楚楚兮媚人也。这一切的一切,在极度物化的大都市是绝看不到的。 其间时见远处淡薄的山影,苍冷郁然,遥不可及。 汤旺河源自小兴安岭的山山岭岭,开始它是细细的水溪,仿佛就是主动脉的毛细血管一样,千条万条,汇集成了两条较大的山水河,就是山里人常说的东汤旺河和西汤旺河。两条河汇集到这里之后,漫滩子了,形成了大片的湿地。算起来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了。 站在小兴安岭之巅感觉不到山之高,然而却有一种平原上不一样的异样感觉。风也不一样,爽得很,干净得很。听说,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片沼泽附近全部是遮蔽天穹的原始森林,有马鹿、狍子、黑熊,众多野兽在这里生活。这里还曾经是清朝的皇家牧场。现在则被当地人称为“小西湖”。站在湖边,看到数不清的山水在这儿形成的大大小小几十个湖泊,便觉得这是名副其实的仙国佛界了。其中最大的湖有七个,所谓“一河七湖四十八湾”,亦称 解缆登舟,缓缓而行,拨草而进。四面八方吹来的风使万顷的野草轻摇伏起,舟亦随之。是啊,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全息的景观之中,难免有万千的感慨横亘在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