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雁窝岛纪行(图)

(2011-10-11 17:28:44)
标签:

林予

宝清县

雁窝岛

挠力河

丹顶鹤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images/1/1/2011-10/11/12/res01_attpic_brief.jpg

 

 

 

  雁窝岛在黑龙江省宝清县的东北,挠力河南岸。三面环水(挠力河、宝清河和镜面湖),另一面则是神秘的沼泽地。是一个有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天然荒岛。岛上草茂柳密,水汊纵横。因多有大雁、仙鹤、天鹅等飞禽在岛上筑巢栖息繁衍,故名“雁窝岛”。

  先前的雁窝岛,沼泽密布,十里黄花,万顷野烟。1957年3月,八五三农场组成垦荒队,冒险涉过这片沼泽,在岛上安营扎寨。同年的10月1日,宣布雁窝岛分场正式成立。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笔题写“雁窝岛”三个字。遥想当年,首批垦荒队员就是在这片诡异凶险的“沼泽地”和“大酱缸”上,以人当牛,开垦了两万多亩荒地,在这片迷人的处女地上播种着希望。我是从我的一位忘年交的师长,老作家林予同志的一张老照片上看到了这一情景:几个转业兵用绳子弓身拉犁,在烈日下开垦荒地。让观者过目难忘,尊敬有加。这之后,丁继松同志创作的长篇散文《漫游乌苏里》,和林予同志创作的长篇小说《雁飞塞北》,一时间蜚声全国。所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和“这里的土地肥到了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儿”,并非文人的浪漫想象,而是早年雁窝岛的真实写照,并激发全国的有志青年向往之,奔赴之。

  到了雁窝岛,先去祭奠早年为开发这里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当年十万官兵到北大荒屯垦边。为了给在雁窝岛上开荒的拖拉机运送柴油,战士们在漂满冰排的沼泽地里,边游边推着柴油桶往前行,其中的一个战士被水草缠住了身子,挣脱不开,最后窒息而死。我们在他们的墓前,深深地,深深地鞠了躬。

  而今,雁窝岛经过数十年的垦殖建设,已成为全国主产小麦和大豆的著名垦区。而雁窝岛最原始的部分,依然是水禽天堂。岛上仅国家级保护鸟类,如丹顶鹤、白枕鹤、白尾海雕、灰鹤、大天鹅、鸳鸯、白额雁等,就有8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獭、麝鼠、赤狐、貉、野兔、狍子、野猪等也不下十几种,以及白鲢、红肚鲫鱼、鲤鱼、鲇鱼、狗鱼,连同种类繁多的植被,不仅是亚洲第一大湿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湿地之一。

  我们坐上那种防污染的电瓶船,开始游览雁窝岛。水势沃润,无有纤尘,杂花若绮,上下禽声。船缓缓行驶在湿地的水泽之中,水影、花影、云影,参差轻荡。放开眼界,但见沙雁成群,满天苍鹭。时有丹顶鹤、灰鹤、沙雁和天鹅从芦苇荡里飞出。斯水,斯鸟,斯境,沐浴之滋润,通泰之沉静,让人有脱胎换骨的舒畅。船缓缓地行,浮云之水,到处都是大片嫩黄色野荷和开着白花的菱角,悠悠地浮在水道的两侧,锦色灿然,悠然自得,让九曲水路变得十分奢华。行船当中,时有惊鱼儿跳出水面,让人惊叹。朋友说,垦区对雁窝岛不是开发,也不是建设,而是保护。这让大家由衷地赞赏,似可以告慰几代开发雁窝岛的先驱者了。(阿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