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多了,焦虑就没有了吗?

(2011-08-18 14:07:17)
标签:

人们

个性意识

维权意识

上升通道

四大件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原来人们要求“三十而立”,现在变成了“三十而富”,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从“四大件”到“有车有房有闲”,成家立业的标准在物质条件的指向上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高。好像30多岁你还没富,你这辈子就没机会了。

  人们都把名望、地位、金钱当作成功,可这些只是成功的附属品,并不是成功本身。人们的精神追求去哪儿了?哲学家罗素说:“人类应用20%的时间工作,用80%的时间生活。”

  人们都认为,物质生活更为丰富时,人们的抱怨应该更少,人们的安全感应该更强,可事实恰恰相反,现阶段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

  社会焦虑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当代中国正经历急速的转型,人的流动性加剧,相应的社会建设却不配套,强化了社会成员对生活的不确定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随着社会成员个性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现实的生活质量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更加重视了。

  焦虑固然可能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但如果一个社会弥漫着焦虑气息,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社会焦虑会增大社会成员对社会的非认同感,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降低社会的合作程度,助长人们的短期行为。

  虽然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焦虑,但人们不能被焦虑压垮。作为个人,需要保持一种正确认知社会、评价自我的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政府部门应构建一种更加完善的发展机制,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提供更多平等的竞争机会,创造更加宽广的上升通道,并尽快完善社会保障,让人们对未来生活形成稳定的预期,让希望有所寄托,情绪有处释放,将焦虑转化为追求幸福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