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们熟知的明长城,北京的深山峻岭中还掩藏着部分比明代更久远的早期长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踏查活动的展开,这些明前古长城逐渐浮出水面。
昨天,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公布最新的长城踏查结果显示:从延庆大庄科乡解字石村至昌平大岭沟,再到八达岭一线,新发现一段长约19公里的古长城遗址。据初步推断,这段长城建于北齐时期,距今约有1500年历史。
这是昌平区境内发现的第三处长城遗址。同时,这项发现也证明,北京西北方向明长城空缺处其实有古长城存在。
文物考证 : 古长城可能建于北齐时期
历史上,从春秋至明朝,曾数十次修建长城。这段19公里长的古长城遗址,究竟诞生于哪个朝代?
据《北齐书》记载,天保七年(即公元556年),北齐国曾大举修建长城,从今天的山西大同一直修建到渤海岸边,并且明确记载途经“幽州北夏口”,即今天的昌平南口地区,距离这次古长城的发现地不远。据此推测,这段古长城也很有可能就是在那个时期修建的。此外,从墙体的建造特征、以及走向来看,新发现的这19公里古长城遗迹和昌平区另一处已经确定的明前古长城——马刨泉长城,大致建造于相同的年代。而之前,文物工作者在对马刨泉长城进行踏查时,在当年的长城戍所遗址上发掘出不少砖石碎瓦,瓦面上独具特色的花纹,透露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除了昌平,密云、平谷、怀柔、延庆、门头沟等区县近年来也陆续发现了明代以前的古长城遗址,皆呈石垄状,长度不一。古长城沿线的戍所遗址也发现了多处,具有明显的北齐时代特征。
历史回放: 九个朝代曾在北京修筑长城
据长城研究专家多年研究、初步统计: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时期算起至明朝,共计有23个国家或朝代建过37道长城。全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建有长城。其中,有9个国家或朝代的10道长城经过北京,分别是:燕昭王长城、秦始皇万里长城、汉武帝万里长城、晋长城、北齐长城、北齐重城、北周长城、隋长城、唐长城以及明万里长城。
按照当前学术界比较集中的观点,北京境内现存的明代以前石长城,大多为北齐所建。北齐辖境相当今天山东、河北全境及山西大部和河南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北齐立国之时,西有北周的虎视眈眈,北有突厥、蠕蠕(柔然)、契丹等的侵扰,形势严峻。为了加强对周边国家及游牧民族的防御,北齐在立国的27年中,曾在北部和西部多次修筑过长城,其规模在秦朝之后、明代以前这段时期里,堪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