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文化

(2011-06-02 07:47:00)
标签:

屈原

中国

人文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

国家长治久安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端午何时成为节日的,尽管有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似乎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自公元前约278年阴历5月5日屈原抱石自沉汨罗江之后,端午从此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而演变为一个含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全民族盛大祭典节日,却有着大体确切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因屈原而平添和丰富了它的人文内涵;进而细究这人文内涵,原来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脉,特别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灵魂。苏轼诗云:“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一个人的精魂能活在人民心中两千多年,足见他的伟大影响!

  孔子早于屈原二百多年,使得儒家思想影响屈原成为可能。屈原的远大政治理想源于儒家的“仁政爱民”、“匡时济世”,他尊崇着古代圣王,力主举贤授能,力图建立正常的法度,以便使国家长治久安,并由强大楚国去统一中国。于是,从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诗人屈原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情结。在这个情结中,中国主流知识分子,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追求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且为了它的实现,他们在“儒文化”的熏陶下,修炼自己的道德操守和人格情怀。他们愤世嫉俗、坚持正义、刚正不阿,揭露抨击昏庸政治,对奸佞小人切齿痛恨,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切忧念。他们之中那些杰出代表人物,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再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先进文化的伟大旗手鲁迅,从未停歇过放飞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并用自己的生命去坚守。   

 历史告诉我们: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瑰宝。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有梦想的生活。

 从“忧国忧民”情结中焕发出来的政治理想和人文理想的光芒以及为理想献身的志士仁人的道德指向,我想就是端午文化之魂。有了这个诗意的灵魂支撑,端午才能成为我国最富文化意蕴的节日。

  为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记。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划船争先恐后地去拯救,于是才有振奋感的端午赛龙舟的民俗,以显示群体性的凝聚力;于是才有将饭团、鸡蛋投入江里的民俗,喂饱江里的鱼虾鳖蟹,以免伤及屈原的遗体。人们端午食粽,以祭奠英魂。

  端午节还有追寻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意义,并且在追寻中也使自己高尚起来,也有了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从善如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