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海洋垃圾80%以上是塑料,这也形成了处理海洋垃圾的另外一些方法,即把塑料这种资源转化为另外的资源。现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把塑料转化为人类可利用和消费的多种资源。例如,可以用废塑料制造燃油、生产防水抗冻胶、制取芳香族化合物和制备多功能树脂胶等。
现在,用废塑料制造燃油在一些国家已经获得突破,例如中国和泰国。
2003年,我国成都的一项技术——废旧塑料回收燃油技术及工艺设备获得四川省环保局和有关专家的鉴定。应用该技术回收塑料,不但能生产纯度高达90至93号的汽油,而且还能生产柴油。由于生产成本低,其售价比市面上同类产品每吨便宜300元左右。当然,这一技术是否能投产,还需要许多条件,如资金、土地、人员,以及该项技术的实用和推广等。
2010年,泰国宣布,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首个废塑料再生产燃油项目在泰国华欣市启动,每天可消耗6吨废塑料,生产出4500升燃油,每年产量为135万升。如果这一技术和生产过程能得到推广,就不愁海洋垃圾找不到地方消化。
另一方面,制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也正在日本等国家进行。把聚乙烯、聚丙烯等废塑料加热到300℃,使之分解为碳水化合物,然后加入催化剂,即可合成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在525℃的温度下反应时,废旧塑料的70%能够转换为有用的芳香族物质,它们可做化工品和医药品的原料及燃料改进剂等,其余成分可以转换为氢和丙烷。
如果这些技术成熟和投产,将可以大量地消化海上垃圾,而且可能会让一些国家争抢这些海上无主的垃圾资源。
一些研究人员也提出了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去处,即利用海洋垃圾建造人工岛屿。提出这个设想的是荷兰科学家,其基础也是因为海洋垃圾大部分是塑料。
他们的设计蓝图是,在收集4.4万吨塑料垃圾后,对这些塑料废品进行无毒无害处理,制成一个个中空的“浮动平台”。把这些平台连接起来可形成小岛的“地基”,在上面铺设泥土和砂石,然后建设道路、农田、沙滩和房屋。
然而,与焚烧和资源转化相比,建造人工岛屿的设想现在只能说是一种理想,而且,与新加坡和日本利用垃圾建造人工岛屿相比,荷兰科学家的设想还只是蓝图。
以新加坡建立的实马高岛为例,新加坡是先将垃圾焚烧,然后再把垃圾焚烧后的灰烬密封填入海中。而且,早在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然后并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垃圾灰烬就是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防止泄漏。此外,掩埋的垃圾中也包括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这些垃圾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每个月都要从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会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后就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新加坡的实马高岛是已经实现了的现实。而荷兰科学家的设想是把塑料无害化处理后制成一个个中空的“浮动平台”并连接起来,再在上面铺设泥土和砂石。这样的岛屿实际上是漂浮在海面上的,能否成功,需要试验,但毕竟提供了一个消除海洋垃圾的思路。
■链接
为什么会出现海洋垃圾岛?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每年世界会产出超过2.6亿吨的塑料垃圾,它们当中大多数是一次性的,大部分都被随意丢弃了——有的被掩埋在土地里、有的散布在郊外的垃圾场、有的挂在铁路沿线的树梢枝头、有的被直接倾倒入海……它们散布在地球的每个角落,但会被雨水或大风吹刷,然后悄无声息地流走:最后的终点是海洋。
为什么这么多的垃圾会在人迹罕至的海域聚集不散?
想解释这个问题并不难。你可以拿一杯茶来做实验:顺时针转动手里的杯子,然后可以看到茶叶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就如龙卷风的最中央位置总是会拥有一种奇异的宁静,就仿佛是洋流环绕下的“垃圾大陆”。
“太平洋垃圾岛”是最著名的海洋垃圾岛,事实上这个垃圾大陆的位置,恰恰是被北太平洋环流环绕在中央。这片垃圾带仅仅是全球海洋中众多垃圾带中的一个。地球上一共有5个类似的洋流涡旋,从理论上讲,它们都会存在海洋垃圾聚集的情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