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609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所引发的争议

(2011-03-21 23:46:26)
标签:

文化

《红楼梦》

曹雪芹

续本

高鹗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刘心武自从宣布创作“续写《红楼梦》”之日起,这位年近七旬的著名作家便遭到了学界的质疑,更在众多热爱《红楼梦》的读者中间引起巨大争议。眼下,这本备受关注的《刘心武续红楼梦》终于出版。

  刘心武这样评价自己的“续红”之举:“这是个人行为,我退休以后的爱好,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阅读《红楼梦》前80回的参考资料。”

  

  为何要为经典“续貂”?

  我要把它写回悲剧

  早在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便引起了巨大的学术纷争,有人将其形容为“近十年来少有的文化围观现象”;此次他又出手“续写红楼”,注定会成为关注热点。尽管多数读者还没读过这本书,但已有不少人从其过去的著述和讲座揣测,刘心武此举有“狗尾续貂”之嫌。

  当有读者问他“续红”的初衷时,刘心武开宗明义地表示,自己最根本的动机在于“高鹗续本严重背离曹雪芹的原意。”他认为这种背离体现在人物塑造和整体构想上。“曹雪芹自己在前80回里写出‘白骨累累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显然他要的是悲剧结局。”刘心武说,“但是高鹗使得人物命运大逆转,最后基本是个喜剧的结局。”

  最让刘心武痛心的,是“高鹗完全扭转了曹雪芹辛辛苦苦塑造出来的贾宝玉形象。”在他看来,贾宝玉原是个“五毒不识”、以婴孩心态与人相处的人。他进入不了功利社会去赚大钱,当大官,压迫人。但是在高鹗的续本里,贾宝玉却变得愿意做八股文,还对自己的侄女讲《烈女传》,讲封建道德,“这当然不符合曹雪芹原意。”刘心武将自己从《红楼梦》80回后续写28回的做法称作“复原”,而“复原”的目的就是为了扭转高鹗续本中的错误。

  

  “白茫茫”变“死光光”?

  第一次听到,耳目一新

  尽管刘心武言之凿凿说要“复原红楼”,但是对于初读其续作的读者来说,他对书中人物命运的安排,还是令很多人感到无法接受。曹雪芹原本中写到80回时,迎春才刚误嫁中山狼,香菱被折磨得一病不起;但是刘心武续本第81回一上来,迎春便上吊自尽,香菱也因病而死。随后,他又安排贾母在83回中风去世,鸳鸯为拒贾赦剪喉而亡,林黛玉则索性沉湖升仙……有人调侃说,刘心武是把曹雪芹说的“白茫茫”理解为“死光光”了。

  对于这些情节,一些红楼爱好者有颇多微辞。清华大学红楼梦协会成员赵屾说:“悲剧有两种,或死或散,也许不那么强调死会好些。”中国作协会员李俊虎则对黛玉“水遁成仙”最为不满:“无论这个线索是从哪里推论来的,曹雪芹断断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出现。”还有读者提出,刘心武续本“光在宝玉、湘云身上下功夫,凤姐、宝钗犹如死人,连话都没说几句。而且,只写贾家,丢了甄家。忘了原著中‘贾事将尽,真事显露’的评语。”

  针对书中情节推进太快的问题,著名文艺评论家解玺璋认为,“要把前80回连起来一起读,到后面,整个故事都该收尾了,人物的结局自然接二连三出现。”至于每个人物的命运安排,他判断这应该是刘心武探佚的结果,“从前80回中众多伏笔里推论而来。”

  

  诗句只有打油诗水平?

  最大困难是模仿“曹体”

  抛开书中情节不谈,对于刘心武“续红”之作的艺术价值,一些学者和读者也提出了疑问。

  “高鹗的续书没有痕迹,叙述语言、人物性格和谈吐都能一以贯之,刘心武先生的续本,读来却令人错愕。”读过《刘心武续红楼》的前两回,中国作协会员李俊虎在媒体上撰文指出,刘心武模仿的古小说语感“文的生硬,白的随意,没有美感。”

  还有读者在网上发表评论说,与原著中留下的大量经典诗句相比,刘心武的续本中“寥寥几首都是打油诗水平,小儿科得很,不如没有。至于其它文体,比如曲赋,更是阙如。”而且,“没有场面、器物的描写,贾母葬礼之类都是一笔带过,没有什么细节,到底是没经过那个年代、那种生活,情节如同流水账,走到哪儿,写到哪儿。”

  对于这些明摆着的缺陷,刘心武自己倒不回避:“高鹗再有缺点,他是乾隆朝的人,对于200年前的人走路用什么工具,喝茶用什么茶杯,吃饭有什么菜肴都知道,我怎么比得了呢?”他还声称,续写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模仿“曹体”上,“我是个现代人,在语言上无法比拟古人。”所以,刘心武称自己的“复原”只能力图恢复原意,却无法恢复原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