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尊“老子圣像”说起
(2011-03-21 23:37:11)
标签:
函谷关老子天下第一道德经烂尾工程文化经济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作为一些地方发展的路径选择,可以理解。但既然是经济行为,难免要考量性价比。如果以为砸钱就能搞好“文化经济”,不妨看看前车之鉴:江苏镇江“世纪巨蛋”成烂尾工程、广东肇庆投巨资建的关公像被拆除……即使耗资千万塑金身,也不一定能搭好文化台,唱好经济戏。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一个“化”字。只有把人文精神、历史传统,化入现代社会、化入群众生活,才有可能产生社会效应,带来经济收益。以老子为例,道德经五千言,大多强调退处、谦让、俭朴。“老子天下第一”、“老子金身不败”的做法,丢失了精髓、没了文化不说,经济利益也未可企。如果能把老子的思想遗产融入旅游和生活之中,不以视觉震撼为卖点,而以心灵感受为旨归,何愁没有更好的效益?
前一篇:“老子经济”不在塑金身
后一篇:刘心武续写《红楼梦》所引发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