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攻坚”是什么

(2011-01-24 23:31:54)
标签:

腊子口

《管子》

红军

改革

进行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攻坚”这个词来谈论改革,中央也正式作出了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判断。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攻坚”是什么?“攻坚”最早是军事术语,意指对坚固设防之敌进行强攻。后来,人们把它引入其他领域,意指对重大困难的克服。所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就表层含义来说,是指在这一阶段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改的;或者说以往改得不够、不好的,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完善。总之是说改革更难了,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其实,就深层含义来说,“攻坚”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

  “攻坚”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攻坚”是很难的事情,但古往今来,不论行军打仗还是社会发展,总是少不了要“攻坚”。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形势下,不“攻坚”就意味着失败或者死亡,唯有“攻坚”才能闯出生路、走向胜利。

    在我国革命的历史上,“攻坚”的典型战例就很多,比如红军攻占天险腊子口。1935年9月16日,长征北上的红军陕甘支队来到甘肃迭部县的腊子口。这里两侧悬崖绝壁,中间河水湍急,河上的小桥是通过此地的必经之路。国民党以三个团的兵力驻扎于此,企图阻止红军北上。红军第二师第四团先以一个连从正面强攻未果。在这种情势下,红军是撤退还是“攻坚”?无疑,选择撤退,暂时不会再有战士牺牲,但全军就可能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中遭受灭顶之灾。只有选择“攻坚”,不惜牺牲拿下腊子口,红军才能打开北上通道,胜利到达陕北。显然,这时“攻坚”就是生存下去并走向胜利的必然选择。如今的改革也是这样:已经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难度不断加大。在这种形势下,选择回避或者放弃固然可以求得一时的轻松,但必然丧失进一步发展的机遇,甚至导致更大更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有选择“攻坚”,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攻坚”是一个阶段性与持续性有机统一的实践过程。我国古代文献《管子》强调:“凡用兵者,攻坚则韧”。这提醒我们,进行改革“攻坚”,既应当只争朝夕、奋力推进,又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而必须保持韧劲和耐力,做到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