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住“眷村”

(2011-01-14 12:56:25)
标签:

王伟忠

台湾

光阴的故事

宝岛一村

中华传统文化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邓丽君、林青霞、龙应台、杨德昌、胡志强、朱立伦……这些台湾文化、政坛的明星们有一段共同的经历:都曾经是“眷村”的小孩儿。

  “眷村”,1949年大陆迁台人家的临时聚居区,木板隔间,竹篱围墙,全台曾有800多处之多,本来是短期应急所建,没想到孩子在此成人,父母在此白头。上世纪70年代起,富裕起来的台湾社会大规模的城市改建,村级标准的“眷村”陆续被推倒,陋室寒窗、泥墙窄巷被方便舒适的现代化公寓取代。

  一切顺理成章,因为“眷村”不是天堂。但当“眷村”渐行渐远,在台北、高雄这样的大城市几近“孤本”的时候,2008年,从“眷村”走出来的王伟忠创作的再现“眷村”生活的电视剧《光阴的故事》红遍台北,同样题材的话剧《宝岛一村》甚至红到了大陆。

  因此,人们重新打量“眷村”,思考她的魅力所在。原来,破旧的村舍不是推倒而后快的废物,她是一座博物馆,活生生地诉说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展示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凝结着百万人的生活记忆。中华传统文化从“眷村”向全台辐射,五湖四海的移民给台湾注入了活力,很多孩子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台湾的骄傲。

  所以,人们惊觉那些旧房破村里深藏着一座心灵的花园,不再理直气壮地把推土机开进去。被列为“违建”的台北“眷村”“宝藏岩”一夜之间成为“历史建筑”,并得到游客的青睐。“眷村”真应该感谢自己的孩子王伟忠,他创作的戏剧留住了最后的“眷村”,也留下了一笔文化资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