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609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2011-01-11 13:03:53)
标签:

灶王爷

你方唱罢我登场

腊月二十三

春节

中华民族

杂谈

分类: 知识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最隆重的节日。中华民族的这个最隆重节日就是春节。

  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民间传说上古时期有一种怪物叫做“年”。每到隆冬将尽、春日将来时节,便到村落里觅食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有次又到“年”来时节,大家出外躲避,有位“大胆奶奶”坚持不走,红衣红裤,稳坐火塘边,把火拨得亮腾腾,又用拨火的桃木棍敲打石块,连喊带吆喝,“年”被吓跑了。第二天担惊受怕的村人回家,发现老人正端坐在火塘边,吃着香甜的糯米粑粑,于是又跳又唱起来。知道“年”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于是逢“年”将到的头夜里,便穿红衣放花炮,通宵不睡,第二天,吃粑粑(如今改为饺子和年糕),互相拜望祝福。又用桃木刻成门神挂在门框两边用以驱鬼怪。这只是民间可爱又聪慧的想象力的表现,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乏幽默感的活泼泼的民族。其实春节来自对四季轮回的天象、据此制定的历法和农耕节气深刻又精准的认识。在冬去春来的时节,有个日子,总结过去迎接未来,挥去失望和歉收的痛苦,寄希望和梦想于新的太阳,愿农事和家庭在新春来到时,飞来笑声。这日子便是春节。所以在这节日里,要驱恶鬼,迎祥神,吃喜庆饭、说吉利话,互祝安好,唱歌舞蹈,所有的活动都融合着团圆、和谐、美满、幸福。无数离家的游子都千方百计风尘仆仆返回家乡,在紧张到难以想象的归家大潮中,凸现了中国人任何力量也摧不垮的凝聚力。那些以为中国人永远是一盘散沙的智者,真应当到中国春运大军中去溜达一趟,上亿人次的旅客东西南北地飞来驰去,这壮观,是闹着玩儿的吗?

  春节更像绵延一个月的全民狂欢节,其中五光十色的内容和文化含量让五千年的文明都熠熠闪光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不揣冒昧,邀请对中华文明有兴趣的外国友人,腾出一个半月的时间,“拨冗来华游历”,我保证您会“流连忘返”,“忘却他乡是异乡”。

  春节的序曲,其实是从旧历腊月初八开始的。这一天要喝用八种食料煮成的粥。据说这喝“腊八粥”的风俗来源于佛祖的成佛日,一位牧羊女翩跹而来,将自己罐中的粥食奉献给菩提树下彻悟的佛祖。我想,这习俗应当滥觞于魏晋时代。有人说,这其实是对一年农事丰收的纪念和对未来的期望。我更愿这是起源佛家的轶事,不仅表现出文化的交流和善心的张扬,而且充满了诗意,更像一个诗歌的国度应有的民俗。

  腊八之后,过年的气氛渐次浓烈,购买年货,准备回家的,屡屡行行;商家的店面开始处心积虑地打扮,影剧歌舞,你方唱罢我登场。送礼的车流堵塞了原本就堵塞的市街,年货在车流中作循环游。待到腊月二十三,节日之曲进入发展阶段。

  腊月二十三,谓之“过小年”,又叫“祭灶”。中国人普遍是“多神论”或“泛神论”者,一切事务都有一位乃至数位神明管辖(这近乎无神论)。所以每家都有一位家神曰“灶王爷”及其夫人——“灶王奶奶”。北京民谣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一碗凉水是饮马的,我想今日应改为:一桶汽油,灶王爷夫妇的公配车应当是奥迪吧?灶王爷的伙食稍差,一点点糖瓜足已。那东西吃了粘牙,灶王爷难以启齿,无法向玉皇大帝汇报全家的坏事。这反映了中国人视“打小报告”为恶德的道德观念。13亿人的灶王爷在熊熊的火光里升上天,漆黑着脸趴在地上等待玉皇大帝的召见,却被糖瓜粘住了嘴,呜鲁鲁,一概语音不清。玉皇大帝一挥手,灶王爷们便打道回府,虽不能“上天言好事”,却也“回宫降吉祥”。这分明是对神的戏弄,却极严肃地由男性家长主持,谁说中国人不幽默?

  再后,按照老规矩每日都有主题活动:扫房子;做烧卤;炖大肉;烹烧鱼;宰鸡鸭;买老酒;腊月三十是除夕,家家守岁等新春。是夜,户户包饺子(或做年糕)、做佳肴,合聚一起,祭祖、团聚,享用团圆饭,同观电视春节晚会,然后燃放烟花爆竹,让喜庆的心和美好的祝愿,在声色交融中,升上天空,这是多么好的夜晚,过一次就想一生。一生难忘啊!这是春节的高潮。

  春节的尾声是正月十五的灯节。或者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之一。那天到处是美丽奇巧的花灯,市街被花灯和一群群花样少女填满。这在《水浒传》中有详细的描写,更有辛弃疾的绝妙好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尽那灯节的欢乐,初恋的青涩和惆怅。这一天又称元宵节,把团圆美满的心意和月圆结合,在诗意缠绵的意境中结束春节的日子,把美丽,把幻想,把所有的希望寄存在心里,等待来年,等待春天染绿了大地,多好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