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点格律诗
(2010-12-04 10:05:19)
标签:
中国格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爱国情怀爱的教育杂谈 |
分类: 诗词天地 |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诗的国度。诗的传统,可以说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最为绵延悠长。
即使时代发展到了现在,我们依然可以从古诗中找到任何情感与生活诉求、向往的对应物,没有比诗更能够包容万物,关照人生,乃至面对世界的替代物了。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足以让再遥远的地方也近在我们的身旁;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足以让整个世界都拉近在我们的身边。
诗,在我国还具有教育的传统。诗的教育,就是我们民族爱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代代传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以来书写着所有中国人的一腔爱国情怀……
当然,诗特别是格律诗所独有的平仄、对仗形式,格外让人体会到中国文字的独到之处。前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韵律;后者能够让我们体味到字与字和词与词之间微妙的变化和韵味。
重新将格律诗提起,不仅仅是为了格律诗的发展与复兴,也不仅仅是要大家都去学写这种古典的形式。具有现实意义的是,这种诗的教育、诗的情感、诗的言志与抒怀,对于如今人们日渐浮躁的内心与精神,是一种滋养。特别对于青少年精神与心灵的启蒙,这种诗的教化,不仅形象生动,易学好懂,而且,潜移默化之中,审美滋润之中,影响人的一生。
在我们语言越来越粗糙化的当今,学习这样经典的文字,尤为需要。其实,古诗里的炼字、对仗,是奥妙无以穷尽的。仅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历朝历代的小学语文本里,都会选它,实在是因为它的对仗工整又可爱,而且,没有一个生僻字,都是大白话,一看就懂,让你感到并感叹,好的文字,相隔了一千多年和我们没有任何隔膜。还有比这样的中国文字更具有魅力的吗?
重提格律诗,学一点格律诗,意义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