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人者 人恒敬之

(2010-09-16 22:05:52)
标签:

孔子

《周易》

《易经》

《史记》

尊严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礼貌。但礼貌的意义有多大呢?这要看礼貌关涉的对象和所影响的范围。

    礼貌和对错无关。不能因为自己是对的,就可以没有礼貌。相反,虽然是不对的,由于讲究礼貌,就可以使过失的损失面有所减少。俗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但如果是重要的场合,比如典礼,比如祭祀,礼仪的周到或欠缺,就不那么简单了。历史上因为非礼或礼仪不周,引起大争端的事情并非没有。

     礼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敬”字。孔子说:“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亦即在礼仪的场合,如果没有庄敬存在,就不值得一看了。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敬而无失。”孟子说的更具体:“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人类社会和人与人交往中的所谓礼仪、礼貌者,无非有“敬”存焉。敬的取义,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更主要是自己人性尊严和人格尊严的体现。因此礼貌虽不无谦虚的内涵,却绝不意味着是处处伏低作小,有时诚恳比谦虚更重要。问题是,你有尊严,人家也有尊严。只有维护别人的尊严,别人才能维护你的尊严。“敬人者,人恒敬之”,此之谓也。

     礼貌是个人的一种修养,接人待物,随顺自然,无不成礼。但世间的事,错综复杂,无奇不有。如果遇到突发的意料之外的情况,如何执礼呢?《周易》的“需”卦,对此有明示。“需”是《易经》的第五卦,主通顺,是个吉卦。连倒数第五的阳爻,即“九五”,也是停留在酒食里面的意思,仍然很好。但“上六”,即最上面的阴爻,便稍有麻烦。自己的家里突然来了三个不速之客,这可如何是好呢?《象传》告诉我们:“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应急之道,转危为安的办法,仍然是“敬”。试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不速之客不请自来,而且是三位,怎样应对,可是考验主人的大智慧呵。如果处理不当,露出不耐烦的样子,甚而希望人家尽速离开,乃至下逐客令,结果就难以逆料了。

     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不要忘了“敬之终吉”,不要忘了“敬而无失”。这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的《礼书》中所说的:“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和谐安定和“恭敬辞让”有如许的关系,岂不慎哉,岂不慎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