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之肺
(2010-07-16 06:26:27)
标签:
保健健康五脏六腑气机内伤咳嗽杂谈 |
分类: 保健养生 |
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肺最关键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
气从何来?大多数人认为,气是从口鼻的呼吸之中来,但中医认为“人受气于谷”。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中的气来自于食物,从中焦脾胃中来,中焦产生的精华就为气。《黄帝内经》中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人所吃的东西的精华上输于肺,由肺再将人体精微物质转输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样全身上下都有力气。
《黄帝内经》还说“肺司呼吸”。就是我们现在政府机关里有司长这个职位,是主管某一个部门的。肺的一个功能就是主管呼吸。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升降气机,中医非常强调如何调理全身气机的问题。药王殿里医圣孙思邈的像都是坐在老虎身上,手里擒着一条龙,叫做降龙伏虎,道理何在?人体的气机当中最难以掌控的就是主条达的肝与主肃降的肺,这一升一降之间的掌控与平衡在治疗里非常重要。如果能将肝和肺的功能调节好,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就叫降龙伏虎。对医家来说,能否通过调整肝肺二脏来达到调理全身气机顺畅运转的目的,也是衡量一名医家高明与否的指标。
传统养生学非常强调调理呼吸,从调理呼吸下手来练功夫。为什么要调理呼吸呢?实际上是要利用胸膈的上下运动来积精累气,达到阴阳相交的目的。
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治节出焉,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有天下大乱,也有天下大治,治和乱是反义词,治就是安定、稳定、正常的意思。节在这里就是指节气,比如说,有些老人在节气转换的时候会出现骨节疼痛,或皮肤湿疹容易长在关节处,这种疾病就和节气有关,因为人体的气跟季节密切相关。“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肺气正常,人体内的正常治理和调节都可以靠肺的肃降功能来完成。
肺的疾病
肺经是从中府、云门出来,沿着手臂内侧最上缘走过来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内缘。一般来讲,肺经出现问题会导致身体出现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热,肩背疼痛。
肺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象也很明显,中医里叫“小便数而欠”,“数”的意思是一次次的,“欠”的意思是少。就是说,去小便的次数很多,但每次尿得又很少。这种情况日常很多见,比如开会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的人一趟趟地往外跑。他们跑到厕所里尿一点点就又回来了,这就是典型的肺气虚的象。治疗这种病应该从肺出发。
肺气虚还会导致尿色发生变化,因为在肺主肃降的过程中,营养物会出现一些变化,尿色也会因此而变化。
下面我们具体讲解一些常见的肺病。
肺病之中最普遍的一个就是咳嗽。现代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凡是咳嗽都是肺出了毛病,所以治咳嗽全从肺治。这是有问题的。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就是五脏六腑都可以成为咳嗽的诱因。中医中有专门的闻诊,就是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定病出于哪里。比如,如果咳嗽是膨膨而喘咳,咳嗽声很嘹亮的话,是肺咳;一会儿咳一声,声音很虚弱的话,有可能是大肠咳或肾咳。
咳嗽可分为两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是风寒、暑湿、燥火等一些外部节气的变化或者邪气横行所造成的,外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内伤咳嗽大多久治不愈,总是咳嗽,人慢慢地虚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