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城以“营”命名的胡同

(2010-05-09 10:58:06)
标签:

弓匠

校尉营

铜匠

馆额

秦良玉

四川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旧时北京城很多以“营”命名的胡同,多与驻扎军队有关。比如骡马市大街北面的四川营胡同,即是四川女将秦良玉率部下安营扎寨的地方。秦良玉是四川忠州人,20岁时嫁给四川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为妻,丈夫死后,她承袭其职,先后于明天启元年和崇祯三年两次奉旨率师北上,保卫北京。清代吴长元曾在《宸垣识略》中记载:四川营在虎坊桥路西迤北,为四川石砫女帅秦良玉屯兵之所,故名。当年胡同中还曾建有四川会馆,馆额上书“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

  此外,像五道营胡同、利薄营胡同、未英胡同和前英房、后英房胡同等,名字现在虽已面目全非,但也是因驻扎军队而得名的。五道营胡同明朝叫武德卫营,清代讹称;利薄营胡同为清代兵营,因士兵集合经常要吹喇叭,谐音取名为利薄营;未英胡同明代叫卫营胡同,因府卫军驻扎此地而得名,清代改叫喂鹰胡同,后讹称为未英胡同沿用至今;前英房和后英房胡同的得名,是缘于清代这里曾是八旗兵的教场,胡同原本叫前营房、后营房……

  另有一些以“营”命名的胡同,则是与军工生产机构有关。像铁匠营、弓匠营、藤牌营、帐垂营、车子营、鞍匠营等,都属此类。其中铁匠营最多,在老北京共有六处,弓匠营次之,有五处。清初,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和弓弩为主,因而各旗均设有各式各样的工匠营。雍正时期,弓匠、铁匠、鞍匠、盔匠、铜匠被称为京旗五匠,其机构编制和匠役技能均有具体要求,五匠的人数依次为弓匠1118名,铁匠1113名,鞍匠447名,盔匠222名,铜匠23名。雍正八年还曾下有谕旨,命五匠“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

  其他含有“营”字的胡同还可以举出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同一行业聚居,如:香炉营、细米营(后改为细米胡同)、厨子营(后改为储子营胡同)、皮裤营(后改为储库营胡同)、车营(后改为车辇胡同)、斧钺司营(后改为富建胡同)、枣子营(后改为枣子胡同)、猪营(后改为珠营胡同)、羊毛营(后改为东养马营和西养马营胡同)、皮条营(后改为东壁营和西壁营胡同)、力士营(后改为东利市营和西利市营胡同)、达官营(旧时镖师也叫达官,后改为达官营一巷、二巷);其二是以官职命名,如:大外廊营和小外廊营胡同,明代统称为外郎营,外郎的全称为员外郎,是正额以外的郎官;其三是来自同一地区的人聚居,如:大安澜营和小安澜营胡同,明代叫安南营,安南即现在的越南;汾州胡同,明代叫汾州营,乃山西汾州人聚居之地……

  两处校尉营如今都已发生了巨变,地处王府井附近的校尉胡同现在名称还在,但胡同已变成一条双向四车道、南北走向的大街;地处珠市口附近的校尉营胡同现在则变成了一条“半壁”胡同,除1、3、5号三个门牌的院落外,原胡同北边的单号都已成为两广路马路边上的绿地,腊梅、碧桃争奇斗艳、竞相绽放……

  一条条含“营”字的胡同,何尝不是一段段耐人寻味的北京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