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的习俗

(2010-04-03 23:06:46)
标签:

习俗

寒食节

寒衣节

清明

分类: 知识窗
    今年4月5日是清明节。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我国目前有25个民族过这个节日。

  关于“清明”的最早文字记载,出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节气,二是节日。二十四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冥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鬼节”。

  清明节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二者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唐宋时期,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满族、赫哲族、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是基本内容,但每个少数民族又各具特色。

  按阳历来说,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此时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大地一派绿油油的景象,因此,清明节不仅是我国人民生活里十分重要的节日,还是一个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的一个节日,除了寒食、禁火、扫墓、祭祖外,还有踏青、拔河、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