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是一种精神财富
(2010-02-15 10:22:47)
标签:
一份樵夫自我否定精神财富完美主义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被接纳并不是指一个人必须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所希望的改变。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试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接纳,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他又怎么能引导自己向上、又怎么可能成长呢?可见,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然而,在生活中,着实有一些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我否认和排斥上,带着许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正如艾利斯所说:“一个人经常不由自主怀有一些自我否定的想法和感觉,产生一些自我否定的行动。这样做非常容易,根本没有困难。”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本来是生命的基本要求,但在人类身上反而变成了一种难得的品质,这是为什么?
大多数人认为,人的脆弱性在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得以反映,在人们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挫折和不幸,以至于人们把挫败和失望当成了家常便饭。然而人的不安和自我否定并不主要来源于客观环境的挫败与身处不利的环境,而其根本在于人自身的态度和认知。其实质便是:人们将目标与需求都变成了强求与苛求。
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的态度是极其苛刻的,总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挑剔,对于自我的接纳也是有条件的。有的人之所以会苦恼,是因为他试图用成败来决定自己的生命意义。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消极后果便是:即使他取得了成功,一切都遂了自己的心愿,依然无法挣脱烦恼的绝境。因为他不能够保证自己会继续出色,继续成功。可见,学会自我接纳的前提是要停止对自己的苛求、停止与自己对立、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适的事,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习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要允许自己犯错,因为无论做错了什么,我们都能选择从中吸取教训,并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不妨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首先,正视自己的弱点,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局限性,使我们不至于张狂自大,同时也使我们更懂得尊重有长处的人;其次,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把时间花在自责和沮丧上,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别被完美心态左右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也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人,所谓的完美不过是一些虚幻的想象而已。因此,人们在面对自身的不足时要泰然处之,多一份满足,多一份自信,才不会被完美主义的心态所左右!
有些人总是不停地苛责自己,原因就是他们始终怀有完美主义的心态,在潜意识里一直不懈地追求着完美。如: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求时刻保持高雅而优美,遇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他们要求自己要把工作做到最好,可事实经常是把自己累得疲惫不堪,工作却未必如想象得那般好……
人们怀有完美主义的心态,追求尽善尽美这类的事情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压力下,它让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从而变得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
有句谚语说得好:“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因此,人们一定要卸下心头“完美”的负担,尤其是在面对自身的不足时要泰然处之,多一份满足,多一份自信,才不会被完美主义的心态所累!
放弃无谓的劳碌
古语说得好:尽吾志而不能至者,无悔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在处理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时候,只要做到“尽人力”,就可以满足了,至于以后的成败得失,就不必耿耿于怀,这样才能过得洒脱,活出人生的大智慧来。
有一个名叫《放手》的故事:有一个上山砍柴的樵夫不慎而跌下山崖,情急中他抓住了半山腰一根横出的树干,命虽然暂时保住了,可是他却被吊在半空中,身处在光秃秃的悬崖上,根本没有爬上去的机会,而下面就是崖谷,有粉身碎骨的危险。樵夫无奈地等待救援,这时,一位老僧恰巧从这路过,他告诉樵夫说:“放手!”“放,那我不就掉下去了吗?”既然上不来,那就证明唯一活命的机会没有了。与其一天这样吊着等死,不如往下跳了——虽然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说不定还可以顺着山势来缓和一点掉下去的冲力。
现代社会的生活很多如可怜的樵夫遇到的情况相同,进退两难,争取和放弃都不行。此时,不如放弃支撑的精力,痛痛快快地放手,将全部精力付诸一搏。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拼命去追求的东西恰恰是你应该放弃的东西,你却如视珍宝般地执著追求着,到最后一切都成了虚无,只留下一声叹息。如果说执著是一种精神,那么放弃则是一种勇气和境界。有了这样一份舍弃,让我们发现这一刻的世界,比前一刻的世界更美,更富有人情味,也许,这已经够了。有所选择就要有所放弃,这样才会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