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肾与六味地黄丸

(2010-01-25 16:41:41)
标签:

养生

保健

六味地黄丸

肾阴

钱乙

杂谈

分类: 保健养生


说到补肾,人们常常会联想到增强“性功能”,而且大多数人会认为吃点六味地黄丸,就能解决问题。六味地黄丸能补肾、增强性功能不假,但它所补的是“阴虚之肾”,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肾阴虚”,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只有药证相符,补对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的肾与西医所说的肾不完全相同,它不仅指单个的肾实体,而且还包括了西医的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并影响着能量代谢、呼吸及骨骼系统。中医脏象学说指出,肾具有藏精的功能,其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后者则是来源于饮食的水谷之精。而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所以有“肾为五脏之根”的说法。肾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因此中医的补肾不仅与性能力或生殖系统能力有关,而且与人体整个的健康有关。通过补肾可以达到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人体的健康状态。

但是,要做到科学地“补肾”,就要分清补肾阴还是补肾阳。这需要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中医所讲的肾阴虚和肾阳虚。在肾所藏的精气中,有一部分起着滋养、濡润的作用,被称为“肾阴”;另一部分起温煦、推动作用的称之为“肾阳”。肾阴、肾阳又称为元阴、元阳,可以对其他脏腑的阴阳起到补充、调整作用。正常情况下,肾阴与肾阳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当肾阴或肾阳受到损伤时,就会出现相应的阴虚或阳虚的证候。肾阴虚就是指肾中滋养濡润的基础物质不足,阴不制阳,阳气相对亢盛,中医叫做“阴虚生内热”,出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舌红而少津、脉细而数等症状;肾阳虚就是温煦推动的功能低下,阳气不能温煦肾阴,中医称“阳虚生外寒”,表现为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萎软、小便清长或失禁、性机能减退、水肿、舌质淡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在中药补益剂中占有重要位置,被医家称为“补肾要药”,专为滋补肾阴所设,是治疗肾阴虚的代表剂和基础方。

原方源于宋代,当时的儿科专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收载有此方,原名地黄丸。钱乙认为肾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遂从东汉张仲景的补肾之方“金匮肾气丸”入手,创制了该方。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因精气亏虚、脑髓不足所致的"解颅"病(即婴儿出生至一岁以后囟门仍迟迟不能闭合)。全方以熟地黄为主药,配以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共同而成。“三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泻”(泽泻、茯苓、丹皮),补药的用量大于泻药,以补为主。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广泛用于治疗内、妇、儿及五官等诸科疾病,称其为六味地黄丸。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应激能力,补充人体多种微量元素的作用。尤其具有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各个层次的综合效应,可以增强性功能。男性性功能障碍者伴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阴虚指征的人,最适合服用。一般常用量为:六味地黄浓缩丸,口服,每次8粒,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血压正常者可用淡盐水送服。方中熟地较滋腻,故脾虚食少、湿盛便溏者慎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