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鸡冠”上的蓝宝石

标签:
兴凯湖松候鸟大白鱼大湖界湖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res/1/41/2010-01/16/07/res03_attpic_brief.jpg |
|
../../../res/1/41/2010-01/16/07/res04_attpic_brief.jpg |
|
../../../res/1/41/2010-01/16/07/res05_attpic_brief.jpg |
|
你知道东亚最大的湖吗?打开中国地图,雄鸡的鸡冠下画着一颗蓝宝石般的湖泊,这就是兴凯湖。兴凯湖是中俄界湖,海一般浩瀚,春天时万鸟翔集,是亚太地区东部候鸟迁徙的枢纽驿站。这里草水茫茫的广阔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兴凯湖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来到这里,你可以尽情领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意境。
中俄界湖
兴凯湖是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的统称,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36公里处。
大兴凯湖由65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成地壳陷落而形成,面积438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2米,平均水深3.5米。兴凯湖在唐代称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状如月琴,金、元时期有“北琴海”之称,清代改为兴凯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定,使之由我国内湖变成了中俄界湖,三分之一的面积属中国,其余属俄罗斯。大兴凯湖水量丰沛,有24条河流注入,其中我国境内有8条。湖水从东北方溢出,为松阿察河,流向乌苏里江。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浩浩荡荡流入鄂霍次海。
小兴凯湖是我国内湖,在大湖以北,面积40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是大湖20万年以来变迁过程中湖水退缩形成。两湖之间隔着一条长约90公里、宽约l公里的天然湖岗。湖岗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林间铺着厚厚的松毯,兴凯湖松、橡树、白桦、柞树……马鹿、貂、狐狸、山鸡、野猪、黄鼬等动物出没其中。
6000多年前,满族祖先肃慎人在兴凯湖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明。兴凯湖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初曾被“禁封”200多年。清末解禁后,陆续有垦荒者来到这里。上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官兵在此开发北大荒。时至今日,因为地处边境,人烟稀少,加之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兴凯湖保持了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
大湖豪迈
大兴凯湖水天一色,横无际涯,雄浑的涛声日夜拍打着游人的耳廓。小兴凯湖芦荻青青,鱼跃鸟飞。两湖恰似情侣,挽着湖岗,地老天荒。
冬季的兴凯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渔民凿开冰窟,下网捕鱼。一些留鸟在白雪皑皑的沙滩上踱步、觅食。湖口,松阿察河水雾蒸腾,岸边树上的雾凇晶莹剔透,一幅冬天的童话。
当春天来临,冰雪悄悄消融,“武开”的大湖冰山炸裂,冰排撞涌,震天动地。接着,成群的鸟儿从远方飞来,湖岗上开满蒲公英花、野杏花,兴凯湖成为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
夏日,大湖是天然浴场,游人如织,银色的沙滩可与海南三亚的亚龙湾媲美。浪潮慷慨地把水螺、贝壳、菱角、五彩石子一次次送到沙滩上。小湖则岸芷汀兰,荷香满塘,鱼肥虾白。这里的荷花有很多种,白睡莲、黄萍蓬、水核桃……湖滩湿地生长着茂密的香蒲、芦苇、席草和野蒿,里面是东方白鹳、丹顶鹤、鸳鸯、苍鹭等鸟儿的家。兴凯湖水产养殖场每年要在小湖投放百万尾鱼苗,以保持生物链的和谐发展。
秋天的湖岗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堪称百里画廊。湖岸边芦花飘飞,黑压压的鸟儿在低空盘旋、鸣啼,像是在做着最后的告别。游人仿佛一瞬间都消失了,大湖空阔的沙滩上只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无垠的湿地像巨幅画毯,铺展在高远的天空下。一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
候鸟翔集
兴凯湖东西是丘陵谷地,南北为广阔的平原。春季时水体的“冷岛”效应使地面和高空产生对流,有利于候鸟升降。大兴凯湖最东端的龙王庙,是松阿察河与大湖的交汇处。水流湍急的松阿察河每年12月末才封冻,然而不足一个月后,受冰封后大兴凯湖厚厚冰层下沉的压力,河口处的水流冲破坚冰,奔腾而出,并逐渐扩大为一片三四公里长的明水区。每年3月,当周围的草原沼泽、湖泊河流还覆盖着冰雪时,松阿察河河口这一片清澈明净的水域,已成为候鸟们的天堂。
来自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渤海湾,以及台湾、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等越冬地的候鸟,翱翔几千公里北迁到兴凯湖,率先带来了春的信息。经过长途迁飞,体力消耗很大。湖口明水面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鱼类等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停歇环境和丰富的食源。因此,兴凯湖湖口成为亚太地区东部候鸟迁飞线路中极为重要的“停歇点位”。
在这里翔集的候鸟,一部分飞向西北的小兴安岭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一带,一部分飞向东北的三江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还有一部分在兴凯湖流域栖息繁殖。
据观测,每年来此休养生息,洗去风尘的候鸟超过300万只,高峰期日过往量达17万只。候鸟种类为235种,其中金雕、白肩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东方白颧、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9种为国家一类保护鸟类。
每当群鸟振翅高飞,遮天蔽日,湛蓝的湖面瞬间暗了下来。万鸟齐飞、百鸟争鸣构成一曲壮丽的迎春交响乐,成为兴凯湖独特的景观。
鱼跃鹿欢
兴凯湖湿地是世界三大湿地之一,生物种类繁多,驰名的是大白鱼、梅花鹿和兴凯湖松。
兴凯湖盛产80多种鱼类,最著名的要数俗称大白鱼的翘嘴红鲌,色白如玉,重可达十多公斤,体形硕长,鳍尾发达,以善游著称。大白鱼肉嫩味鲜,与乌苏里江中的鲑鱼、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也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东北最好的鹿茸产地在兴凯湖。夏天,湖东岸的大草甸上鹿鸣呦呦,一群群温驯美丽的梅花鹿、马鹿,头顶着珊瑚般的大茸角,在绿茵茵的草甸子里吃草、嬉戏,有的越过树林,跑到浅水处饮水,欣赏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
兴凯湖松是生长在湖岗上的常绿针叶树,是介于赤松与樟子松之间在兴凯湖地区长期演化的自然杂交树种。兴凯湖松伟岸挺拔,迎风傲雪,能耐零下40℃低温,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候着大小兴凯湖年年岁岁。
值得关注的是,笔者在兴凯湖当壁镇发现,长年的风吹浪打把岸边的树根掏空了,不少百年树龄的兴凯湖松倒伏在沙滩上、湖岗边,令人痛心。湖岗面临着萎缩的现状,希望保护区能尽快解决此类问题,把兴凯湖这枚华丽的蓝宝石保护好,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