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今昔
(2009-11-26 07:52:57)
标签:
地窝子沙枣树哈萨克人张骞奎屯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新疆有许多古城:楼兰、交河、龟兹,于阗、伊犁、喀什葛尔……那都是汉唐时代,张骞通西域,玄奘西天取经的必经之路。甚至比张骞更早,民间交往往往早于官方,早于朝廷。《山海经》《穆天子传》里不但有昆仑神话,还有周穆王天池会西王母,多少有点创世纪的意思了。今天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是清朝才出现的一座城,汉唐天山南北往西就叫西域,西域的重心在伊犁,从伊犁后撤乌鲁木齐时,西域已失了一半,就叫新疆了。乌鲁木齐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天山南北又出现一批新城,二十万大军铸剑为犁,不与民争地,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开出一座座新城,也就是被后人誉为创世纪的壮举,如阿拉尔、北屯、石河子、奎屯……
我这里讲的就是奎屯。奎屯这个称呼最早起于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从不儿罕山一直打到东欧大平原的蒙古军回师征西夏途经天山北麓,奇寒无比,蒙古战士忍不住叫起来:“奎屯、奎屯”,就是汉语“冷啊冷啊”的意思,这么一喊,一个地名就出现了。蒙古人给大地的名字可以成为一门学问,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阿尔泰——金子,阿克苏——白水,乌苏——清水,伊犁——大头羊,阿里麻力——苹果城,哈纳斯——美丽而神秘,可可托海——绿色丛林。在蒙古人之后,哈萨克人给奎屯另一个名字哈拉苏,黑水即清水的意思。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哈萨克人,奎屯最早是一片牧场,跟戈壁滩交错一起的草地。奎屯的左邻右舍乌苏与沙湾,汉唐就是屯田垦区了,清朝时已经相当繁华了。《玉娇梨》里就有乌苏古城,奎屯南边的独山子清朝末年就是一座油矿了,也是新疆最早的工业。奎屯仅仅是一个小驿站。林则徐充军伊犁,途经奎屯住了一宿,在日记中写道“奎墩,居民百余,闻水利薄地不腴”。
1986年秋天我落户奎屯的时候,奎屯只有三栋楼,农七师师部大楼,奎屯市委市政府大楼,红旗商场,市区的主要树种就是白杨和新疆杨,红旗商场前边还有高大的银叶金果的沙枣树。当时还能见到地窝子。从奎屯市中心的现代化大楼,到市区的砖房,再到郊区的土坯平房,再到地窝子,真正地创世纪。数万将士在万古荒原上开天辟地,夜宿地窝子。婚房也是地窝子。很容易走错,每个连队都闹过这种笑话。从地窝子开始出现土坯平房。砖房、楼房出现的时候已经有城的气象了。农七师师部大楼就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俄式建筑,砖木结构,楼梯地板都是厚木板,宽大的门廊和圆柱,周围的林带有几百米宽,简直是一座森林。这座俄式大楼一直保持到1993年,拆掉了,新建的师部大楼10层,有电梯,林带变成广场,有音乐喷泉,钢塑军垦第一犁。1992年北疆铁路通车,奎屯电视台广播电台宣传了整整一个月。通车那天,各单位用车拉大家去看剪彩仪式。那些当年的军垦老兵,支边青年,听从党的召唤西上天山的女兵,他们很少有离开的机会,火车意味着一个遥远的梦想。从那时起,数年间几百栋大楼拔地而起,市区的杨树沙枣树榆树换上了新树种和进口草皮。郊区和垦区的条田上依然傲立着榆树沙枣树和杨树,以抗风沙。
奎屯与乌伊公路与独山子相隔,乌伊公路已建成高速公路。独库公路奎伊公路交汇的地方乔儿马是奎屯河的上源,奎屯绿洲加上与奎屯河相隔的乌苏市,至今被经济学家誉为新疆的“金三角”。奎屯的今昔变迁就是整个新疆社会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