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珠:让爱铸就感动
戚平然
王银珠是温泉花园A区一名普普通通的居民,她的家庭也是千万个普普通通人家的一个。但王银珠对老伴杨利科的爱,可是远近闻名,人人知晓。社区的居民都夸赞说,“王银珠的心灵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美,像珍珠般闪闪发光!”
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王银珠今年61岁,6年前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她退休前,在城里开了一辈子公交车,当了30多年的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杨利科长王银珠7岁,退休前是首钢的水暖八级工、工程监理,工作拼命,为人谦和。凭着王银珠的聪明伶俐、坚强质朴和杨利科的能写会画、为人真诚,41年前他们走到了一起,将彼此的一生交给了对方。几十年来,夫妻俩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是令人羡慕的一对。美满的婚姻生活让他们也拥有了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
王银珠的老伴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他凭着过硬的技术,在退休下来不长的时间又被聘回原单位。王银珠的老伴更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回单位后,由于任务压肩,每天都是起早贪晚地工作,同志都说他是拼命三郎。这样满负荷的工作,使他忽视了自己身体发生病变的信号。
2007年7月初的一天,身体一直很好的杨利科突然病倒了,到解放军三0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结肠癌三期,实施手术后,医生发现癌细胞已发生转移,迅速实施化疗。但是化疗的效果一直不好,癌细胞扩散得非常快,半年后转移到了盆腔,9个月后转移到了肝肺,再后来,全身转移的都是了。病情严重到了不能吃、不能排、全身也不能动的程度。专家说,病到了这种程度,理论上已完全没有治好的可能,也只能是进行保守治疗了。
让人感动的是,在老杨住院治疗的600多个日日夜夜,王银珠寸步不离地守在他的病床前。每天,她给他洗脸、泡脚、擦身、刮胡子,给他唠唠家常、念念文章、说说新闻。老杨病到了严重的时候,两只脚肿得像发面馒头似的,不能吃、不能喝,肛门总是流着奇臭的脓和血。看到这种情况,王银珠不知偷偷流下了多少眼泪,她强打精神,拖着劳累的身子耐心地、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心爱的人。实在太睏了,她就在病房空床上倒一会儿或坐在病床边闭目扒一会儿。
老杨的病一天天的恶化,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行了,越来越感到生命的珍贵,越来越深深的依恋着王银珠。在陪护中,他一时也不让王银珠离开他,有时紧紧攥着王银珠的手不放,有时有气无力的和王银珠说话。“我这一辈子,最高兴的是找到了你。你对我好,对咱的孩子好,对我的父母好。”老杨的话还没有落音,王银珠就泪流满面地扑到了老杨的身上,双手紧紧搂抱着老杨久久不松开。王银珠贴着老伴的脸说道:“老杨,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妻子。如果这辈子做得不好的话,下辈子我一定补上。”这感人至深的情景,令所有在场的病友和医护人员都流下了热泪。不少的人都说,“老杨能取上这样好的妻子,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过了一会儿,老杨轻声的对王银珠说:“别难受,你不是常说要坚强吗! 来,你给我哼一哼咱们最喜欢唱的那首歌吧。”
王银珠听了这话,抑制住眼泪轻声地唱了起来:“革命人永远是春天/它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它不怕风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冻/它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照在王银珠的身上,她身体瘦弱,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与一年零八个月前的她判若两人。
2009年3月16日,杨利科走完了自己68年的人生旅途,极不情愿的离开了人世。5天后的葬礼上,王银珠守着家人和同事、流着眼泪对老伴说:“老杨,你安心的走吧!我会听你的话的,好好生活,关心儿女,教育孙子,按时给老家寄钱”。
如今,老杨已经离开了5个月了,以人一生的时间来衡量,5个月是多么短暂啊!可对王银珠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她仍在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她回忆他们俩执手走过的41年,快乐、幸福、朝夕相处的41个春夏秋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如烟往事,每一天、每一个细节,她都在用心地回味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