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的身后哀荣给人们带来的思考
戚平然
6月5日7时5分,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逝世,年仅48岁。这个消息传出后,其同仁们叹惋和悲痛,世人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悼。6月11日上午,上万人来到北京八宝山公墓,与罗京依依惜别,人潮如海,花圈、挽联、黑色的条幅在人流中时隐时现。10时左右,等待的观众排着队慢慢往一号告别厅里走。因为人太多,队伍太长,排在后面的观众在太阳底下已经等了几个小时,人群中不时有人晕过去,但谁也不愿意离去,都依然在等待着去看罗京最后一眼。
在播音主持界,罗京的辈分并不高,职务也只是一个小官儿,然而,他的离世却让众多的人为之惋惜、哀悼和敬慕,获得了那么多的身后哀荣,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虽然当下社会价值日趋多元,但人们心中自有恒定的价值标准和朴素的道德判断,自有一杆标准秤,能称出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
罗京的身后哀荣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笔者认为,至少给人们带来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名受人尊敬和拥戴的人,在道德修养上必须是高标准的人。前贤者说,做事先做人。回看古今中外,凡是那些为人尊敬、赞赏的人物,无一不是道德楷模的人。他们坚守道德底线,谦言慎行,从不见利忘义、私德有亏。就说罗京,在同事和观众眼中,他是一个干净的人,一个没有负面新闻的人。这样有道德修养的人,人们怎么能不打心眼里尊敬和拥戴。
一名受人尊敬和拥戴的人,在专业修养上必须是纯熟精进的人。人们常说:“技艺是金。”每一个个体的人,能走进世人的视野,除了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赤诚事业,尽心职守。否则,是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的。以罗京为例,在26年的播音生涯中,他主持风格大气、稳重,无一差错,业务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声音,代表了一个国家,代表了一个社会,代表了一个时代,人们怎么能不关注他、尊崇他。
一名受人尊敬和拥戴的人,同时必须是具有较强公益事业心的人。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公众参与的时代。唯有人们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和美好。因此,我们的每一个人都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努力追逐良知、真理、公正和正义等公共价值。除了自身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外,还要积极引领更多的人参与到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来。
总之,罗京的身后哀荣给人们带来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罗京的榜样,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能受到公众真心敬慕和拥戴的人。
(此文后来发表于2009年7月10日《昌平周刊》第7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