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思考——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开课后的反思
(2018-12-12 12:27:48)对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思考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开课后的反思
幼儿园期中开课——讲述活动。全程聆听每一个讲述教学活动,对幼儿园讲述活动有了重新的认识与理解。此次公开展示14个活动内容,有从选材到活动设计到幼儿的学习效果都较为优秀的大班讲述活动《奇怪的洞洞》,让人印象深刻,收获惊喜;有发现亮点——选材的独特、提问的到位;也有觉得可以重构,做的更好的环节、师幼对话等……对于此次讲述活动的整体评价,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1.不像讲述活动
有几个教学活动上完整体感觉就是不像是幼儿园的讲述活动,更像是一个故事教学,这是本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个较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执教教师对什么是幼儿园讲述活动,讲述活动的核心经验的概念没有搞清楚。
翻阅相关资料,再次学习梳理了关于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相关概念:
讲述活动分为叙事性讲述和说明性讲述,本次期中开课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叙事性讲述活动。
叙事性讲述是一种口语叙事能力,指用口头语言把任务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要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要说明白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叙事性讲述的核心经验有三点——使用较为丰富多样的词句讲述、有条理地组织叙事性讲述的内容、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P80)
通过对以上三点概念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叙事性讲述活动的教育价值在于通过讲述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最直接、最显现的教育价值体现。
如何提高?讲述是关键。
有些活动,看着、听着更像是一个故事教学,因为老师们把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了对故事的理解上,没有给予孩子讲述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让孩子学习讲述的方法,这恐怕就是整个活动不像是一个讲述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因。
2.如何重构、开展讲述活动
重构、开展讲述活动,我认为要把握几个关键步骤和要素:
经验准备——感知理解讲述内容环节,引导幼儿关注画面。在这一环节中,提问设计是关键,从大到小,小步子递进,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发现图片的细节之处,推动、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
搭建支架——学习讲述的方法。教师在幼儿每一次的讲述后能简明扼要地进行点评,评价幼儿讲述的优点和缺点,提炼概况幼儿的讲述经验,引入新的讲述核心经验,并合理运用图谱、对话框、词条词卡等显现的教学具,把讲述经验分享给所有的孩子,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时间空间——讲述活动中提供幼儿讲述操练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尝试自由讲述、集体讲述、个体讲述、好朋友互相讲述、小组讲述等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提高讲述活动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