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打击乐展示活动观摩有感(一)

(2016-06-06 21:32:29)

大班打击乐展示活动观摩有感(一)

 

201666  星期一 

五月忙季,幼儿园把落下的期中开课活动安排在了本周举行。活动为期三天,内容是每一个老师根据抽签内容,完成一节打击乐的同课异构活动。今天是所有大班老师的公开展示,分别是《瑶族舞曲》、《小燕子》、《喜洋洋》三个内容。聆听了整整一天,些许思考,记录之。

惊喜:

1.孩子们的喜爱

我们的孩子非常喜欢上打击乐活动。在今天六节打击乐活动中,所有参与的孩子在近半个小时的活动中都保持了很高的专注力和兴趣感,紧紧跟随活动进程,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打节奏,一会儿拿乐器演奏,忙得不亦乐乎,连那些平时经常走神的孩子也能高质量地参与其中。活动结束时,有孩子这样说:“这么快就结束了?我还没玩够呢!”……实在有感于打击乐活动的强大魅力。

2.教学设计呈现多样性

同一个内容,在不同老师的理解、设计、组织下呈现了不同的教学现场和效果。有在配器上独具匠心的,如小沃老师,XX    XX    一个小节中用两种乐器来搭配,X(木鱼),XX  (碰铃),并在节奏上用红绿来区分;有环节设计上体现幼儿自主学习理念的,如小尹和君芬老师,都有小组合作给乐曲重新床边节奏谱的环节;李老师用PPT的形式,通俗易懂地把乐曲三段的特点呈现在幼儿面前;小王和超超老师则用不同颜色的纸来呈现不同的节奏和演奏的乐曲,同时节奏变化最多,难易递增明显。

3.现场活动现日常扎实的常规教学

打击乐活动其实是一个比较难开展的教学活动,活动中牵涉的内容、点很多,有基本节奏、图谱、乐曲、乐器等等。需要老师对打击乐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对乐曲有相当的熟悉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与分析;需要幼儿有一定的开展活动的常规,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基本节奏的掌握,对乐曲段落的理解等),认识并会正确使用各种打击乐器,能看得懂图谱,理解各种标记所表示的含义等等,这些需要对老师、对幼儿来说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和达成的。在今天的活动现场,我们看到了老师们良好的个人素养,游刃有余地对现场的把控及孩子们的各种常规——看图谱、看指挥的习惯、轻拿轻放乐器、换乐器时乐器不动人动等,这些都是日常扎实常规教学活动时打下的结实基础。

不足:

1.打击乐活动怎么安排?

在今天的教学展示中,有的老师展现的就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个人认为活动中的容量有点大。既有欣赏乐曲,又有节奏练习,还要乐曲配乐演奏,每一个内容都感觉不够深入和尽兴。特别是乐曲欣赏环节,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理解乐曲、掌握乐曲的基本特征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开展打击乐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把欣赏和配乐演奏放在一个课时中解决,个人认为有所不妥。

大班打击乐活动可以挖掘的活动内容其实有很多,建议可以分23个课时来完成,如有需要,多则45个课时也是未尝不可的。

2.大班下学期配乐怎么配?

现在是6月份,参与活动的是一群即将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们来说,什么样的配乐方式更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行一个节奏型、一种打击乐的配乐方案显然中班的孩子也能很好地完成。在今天的方案中,有一个节奏中用两种乐器合作的方式和两小节换一种乐器的方式更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更适合大班小学孩子们的挑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其实,像合唱汇总两个声部同时演唱一样,不同的节奏,两种乐器一起合奏的形式,在大班下学期打击乐活动中也可以大胆地开展尝试。

3.三拍子打击乐活动关键点?

三拍子的乐曲有较明显地乐曲特征,就是强弱弱。强弱弱的特点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无论是在欣赏、打节奏、配乐演奏等环节,教师都应多途径引导幼儿感受、表现强弱弱的特点,这是三拍子打击乐活动的基本和灵魂。

老师们很努力,活动很精彩,期待明天的中班展示。加油!

 

='font-size:12.0p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