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石韵-院藏石雕精品展(2025.6.22湖南博物院)






菊花石砚。砚随石形,砚体上饰三朵菊花。砚堂有盖,可防止灰尘落入,还能减少水分蒸发。盖上在两朵菊花间雕一小蟹,奇趣天成,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菊蟹共生是艺术作品常见题材,螃蟹属甲壳类生物,与菊花结合,构成“科甲及第”的吉祥寓意,暗喻科举登科。





菊花石花瓶。匠人依石形走势,以“瓶”为载体,充分展现“依石塑形、就纹造境”的传统技艺精髓,花瓶上怒放的菊花纹样与瓶中鲜活的花朵相映成趣,是菊花石雕的功能升华。



菊花石摆件。整体采用多层镂雕工艺,因材施艺,以花定形,呈现了“石中有洞,洞内生花”的奇观。


菊花石雕蟹形砚。砚台主体雕成一只螃蟹,两螯前伸,孔武有力,蟹壳则作砚堂,生动形象,周遭点缀四、五朵菊花,砚堂正中贴有“全球第一·浏阳菊花石”商标。底部雕琢成整片荷叶,仿佛螃蟹趴伏于荷叶之上,颇具雅趣。


菊花石花瓶

菊花石印泥盒。印泥盒以菊花石整料雕琢,盒盖与盒身严丝合缝。盖面中央饰菊花纹样,盒身光素无纹。

菊花石花瓶


菊花石摆件。整体形似叠石假山,上嵌若干朵青菊静雅绽放,下配木底座。该器采用多层镂雕技法,以菊花石天然黑白纹理造境,打造立体山水意象。透而不断,连而不堵,层次分明,形象明快。



菊花石插屏。黑色基石上的数株菊花,宛若山石间欣然绽露。该插屏综合平雕、圆雕、浮雕技法,主花以高浮雕凸显于屏面,瓣尖细刻放射状丝纹,次花含苞待放,隐于缝隙间,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

菊花石摆件。菊花石雕最大的特点在于随石造型、因材施艺,依石材天然形态与菊花分布,灵活运用阴刻、浮雕、镂雕等技法,化自然瑕疵为艺术韵律。


菊花石笔洗。文房用具,为盛水洗笔的器皿。整器呈椭圆形浅池状,池壁光素无饰,顶部一侧点缀两朵石菊,以极简布局凸显菊花石雕“纹从天生,艺随石走”的造物哲学。

菊花石水盂。文房贮水器,底部饰两朵石菊,内壁光素无纹,以极简构图诠释菊花石天然之美。水盂乃文房用具,是盛放磨墨用水的盛水器,源于汉魏,盛于明清。


群峰跌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陈继武的作品。整器为一座菊花石柱状假山,高低起伏,仿若群峰矗立。每根柱峰形态各异,天然的菊花纹理点缀其上,似秋菊绽放,栩栩如生。石纹线条流畅,色泽淡雅,将菊花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秋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曹明珠的作品。底部精雕一个花篮,造型逼真,篮身编织纹理清晰。花篮中盛放着石榴、葡萄、苦瓜等果实,并点缀以怒放的菊花和牵牛花,花瓣舒展,细腻逼真。各类元素巧妙组合,将自然之美与雕刻技艺完美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秋意和生机。


菊花石雕荷叶形笔洗。匠心独具,取形初夏荷叶,以一整块菊花石掏空内部而成,底有四枚乳钉状足。荷叶两侧内卷,叶面上刻纤细叶脉,线条自然流畅。口沿及底部随形点缀白菊数朵,妙趣天成,器底贴有“全球一·浏阳菊花石”商标。






沅州石雕海屋添筹图屏心。屏面浮雕海屋添筹图,祥云仙境,山海相邻,海中波涛汹涌。仙山中建有绮丽的楼阁,翘角飞檐,气势雄浑,苍松挺立,远处山峦隐现。空中两只仙鹤盘旋,其中一只仙鹤已投下一筹,下方有一长颈投壶,另一只衔筹欲投。投壶名为“贮寿瓶”,传闻仙鹤衔一筹入瓶可多活百年,由此后人祝寿多用“海屋添筹”为颂词,寓意吉祥长寿。


沅州石雕海屋添筹图插屏。插屏巧妙运用浮雕、阴刻等多种技法,借石材天然色层俏色巧雕。画面展现“海屋添筹”图景,海浪、楼阁、仙鹤、祥云点缀其间,生动自然,寄托长寿的美好愿景。




墨晶石雕渔樵耕读图摆件。此摆件以浮雕、镂雕与阴刻技艺,雕琢出一幅“渔樵耕读”立体画卷。画面中,农夫驭牛缓行,渔翁静倚桥畔,垂竿待鱼,樵夫肩挑木柴,步履坚实,书生执卷静读。古塔巍峨、屋舍俨然,诸多元素巧妙融合,让田园生活的恬淡之美跃然石上。“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种重要职业,代表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该题材既是对勤劳进取、修身求知价值观的彰显,也寄托着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更象征社会各阶层分工合作的和谐秩序。


沅州石雕寿星图屏心。此屏风下方雕刻三个人物,两童子在前方嬉戏,后为一拄杖老者,广额长须,着宽衣大袍。四周雕刻灵芝仙草、假山、松树等纹样,寓意“福寿”,空中云气翻涌,祥龙戏珠。该屏风融合祝寿与祥瑞主题,反映了人们对长寿康宁的向往。


沅州石雕八仙图插屏。层峦叠嶂间,亭台楼阁布局精巧,云雾缭绕,海浪翻涌,细节刻画入微。八仙穿梭其间,或乘鹤御风,或踏叶穿海,人物形态与法器造型栩栩如生,张弛间组成丰富的构图。技法运用娴熟,集多种元素融合,体现出清代沅州石雕在构图、技法用上的高超水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沅州石雕牡丹纹插屏。该插屏展现了牡丹绽放之姿,花瓣肥厚,枝叶穿插错落,叶脉清晰。插屏形制雅致,构图饱满而不失层次,既富有装饰性,又承载着繁荣昌盛的吉祥寓意。牡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象征意义,从国家昌盛、富贵吉祥,到爱情寓意与刚正品格,不一而足,它还是艺术创作领域的灵感源泉。


沅州石雕鱼化龙纹屏心。此屏风石质细腻,色彩丰富。滔滔江水中,一尾鲤鱼奋力腾跃,冲破水面,激起层层浪花,动态十足。空中飞龙盘旋,祥云环绕,龙首活灵活现,龙身翻腾,给人呼之欲出之感。鱼化龙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亦名“鱼龙互变”,鱼化为龙,寓意金榜题名、平步青云。

沅州石雕山水亭阁纹屏心。该屏心构图和谐,层次分明。山石嶙峋,重檐亭阁隐于叠嶂间,山上青松苍翠,下方湖水中,船夫撑船缓行。雕刻细腻,透露出丰厚的文人雅趣。

沅州石雕魁星点斗图插屏。插屏采用俏色巧雕,惊涛骇浪中,魁星脚踩鳌鱼,一脚翘起,一手执笔指向北斗七星,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魁星是中国古代的文神之一,也被称作奎星、文魁夫子、绿意帝君,是掌管文运和文章兴衰之神,魁星点斗纹样蕴含着广大学子祈求文运高照、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景。
墨晶石雕八仙立像。石质细腻,运用圆雕、阴刻等技法立体呈现八仙群像。吕洞宾持剑凝神,何仙姑执荷翩然,众仙姿态各异,衣袍褶皱飘逸如风,法器细节精妙,十分传神,山石底座层叠如浪,以粗犷刀法衬出人物精微神韵。


齐白石刻墨晶石“黄金虚牝”白文印。
该印为齐白石早期作品,边款采用何绍基书体刻写,印文“黄金虚牝”出自唐代韩愈诗作《赠崔立之评事》中的“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边款: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韩昌黎诗,白石草衣篆刻。

齐白石刻墨晶石“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朱文印。
墨晶石质地细腻、软硬适中,便于奏刀,是齐白石早期治印最常见的石材。印文“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取典《世说新语》,边款镌刻七绝旧作四首,诗境萧散苍凉,与印文相映成趣,金石刀痕间流淌着齐白石的野逸风骨。
边款:一丘一壑自谓过之,丁酉秋月,齐氏金石。马下萝山落日斜,彬桥流水故人家。西风勒马疏篱晚,一路幽香开菊花。青山幸有同盟约,离绪纵横酒不浇。十里孤村红叶路,出门骑马雨潇潇。星塘小别感年华,十载飘零到处家。雪后园林归未得,尊前谁与问梅花。十里黄云北雁飞,天心变换景俱非。渔翁不管风尘事,蓑笠寒江钓不归。白石山人旧作。

墨晶石雕狮形摆件。石狮造型小巧,活泼机灵,呈蹲伏姿态。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威仪与权势,常用于镇守门庭、驱邪纳吉,洞口墨晶石雕中就有大量狮子造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