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石韵-院藏石雕精品展(2025.6.22湖南博物院)

墨晶石雕菊花摆件。这组摆件以菊花为主题,花瓣层叠舒展,叶片翻卷自然,借石料墨色烘托秋菊傲霜之姿。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着高洁隐逸的君子品格,同时也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








墨晶石雕“八仙飘海”摆件。采用圆雕、镂雕、浮雕技法,将八仙乘风破浪的场景生动呈现在整块墨晶石之上。八仙各执法器,神态各异,踏浪而行,底部海浪纹层叠涡卷,动感十足。

墨晶石双猴捧桃雕像。大猴弯腰屈膝,小猴依偎在旁,共同托起一枚圆润饱满的寿桃,双猴身姿灵动,毛发刻划细腻。“猴”与“侯”同音,有“加官封侯”之意,桃是增寿的瑞果,象征长寿,雕像融吉祥寓意于方寸之间,造型精致,寓意美好。


墨晶石雕狮形摆件


墨晶石家鸡雕像。这件雕像采用圆雕技法,塑造了一只器宇轩昂的公鸡。羽毛刻划生动,喙部尖利,足爪紧扣山石底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洞口墨晶石雕民俗题材的代表作。

墨晶石青蛙雕像。青蛙呈蹲伏之态,鼓目阔嘴,足蹼舒张有力,既承袭传统青蛙题材多子多福、财富与丰收的吉祥隐喻,又尽显自然生机。

墨晶石鳌鱼雕像。主体为一俯首鳌鱼,呈昂首弓背之姿,龙首鱼身,怒目圆睁,气势威严,鱼身鳞甲层叠。鳌鱼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寓意科举高中、独占鳌头,建筑装饰或民间工艺品中常出现鳌鱼形象,具有镇宅、辟邪、保平安的寓意。




墨晶石雕降龙摆件。以墨晶石镂雕而成,主体为一条于云雾间翻腾的巨龙,鳞片纹理清晰。一人脚踏于龙身之上,身姿矫健,神情威严庄重,尽显降伏巨龙的豪迈气魄。该摆件制作工艺精湛,是传统雕刻艺术与神话元素融合的佳作。


墨晶石雕五龙戏珠摆件。该器物采用多层镂雕、阴刻、圆雕等技法,主体为五龙戏珠纹样。五龙盘绕腾跃,正中心有一宝珠,龙首聚集呈戏珠姿态。整体布局疏密有致,龙首威猛灵动,鳞片刻划细致,底座辅以波涛纹饰,象征祥瑞纳福。


墨晶石雕“定军山之战”摆件。雕刻内容为三国时期著名战役“定军山之战”。画面中有有四人,最前面一人为将领,头戴花翎,身披铠甲,左手持锏,右手握长刀,骑马驰骋冲锋在前;后紧随一副将,亦戴冠披甲,策马前冲状。左侧一士兵两手持剑,昂首挺胸做格斗状,右后侧一士兵左手撑腰,右手握弓,奋力鼓吹。山石嶙峋,松枝隐现,人物神勇,马儿健硕,雕刻技法流畅娴熟,令战场风云栩栩如生,跃然眼前。这件作品由洞口石雕艺人雷桂云雕刻,在1957年湖南省文艺作品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



墨晶石雕刘海夫妇摆件。这件雕像以民间故事“刘海砍樵”为主题,采用圆雕、镂雕、阴刻等工艺制作而成,展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刘海头戴草帽,手持扁担,胡秀英则手持折扇,夫妻相视而笑,和谐美满,中间饰一株苍松和菊花纹样,以增强整体艺术效果。



墨晶石雕婴戏图插屏。插屏呈圆形,通体黝黑,外缘一周饰竹节纹。插屏上阴刻五个婴童在草地上嬉戏玩耍,神态各异,活泼可爱,左侧饰青松、翠柳、飞雀等,下设莲瓣形底座。婴戏图是宋代至明清时期常见的艺术题材,象征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桃源石雕蟾蜍形水盂。石蟾造型生动,呈蹲伏状,双目圆睁,阔嘴,口吐祥云,三足伏于身下。三足金蟾是民间传说中的瑞兽,它能口吐金钱,具有招财进宝、镇宅辟邪等丰富的寓意。

桃源石雕蟾蜍形水盂。圆雕成蟾蜍形,躯体丰满圆润,三足刚劲有力,作伏地昂首状,大眼,高鼻,宽口,头顶雕一圆形水池,背上镂雕灵芝纹。此器物雕工圆润娴熟,造型稚巧,色彩自然成趣,系陶柏春于1935年雕成。陶柏春,桃源人,其雕刻作品“刘海戏金蟾”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




桃源石雕龙纹瓶。色泽温润,质感细腻。瓶身呈扁圆形,以浮雕技法的龙纹,趴伏于瓶身两侧,龙首作系,颈部套一玉环,极具观赏性。此类花瓶常见于装饰陈设,体现了桃源石雕的精湛技艺。


桃源石雕“松鹿图”笔筒。筒身外壁以浮雕、阴刻技法饰松鹿图,松树苍劲挺拔,树下有一鹿,回首将灵芝献给松树,地面山石起伏,点缀草纹,增强画面层次感。“松鹿图”是传统的吉祥题材,“鹿”与“禄”同音,松树象征高寿,寄托着福禄长寿的美好寓意。

桃源石笔筒。该笔筒模拟天然树干的形态,表面雕琢出凸起的树节、蜿蜒的藤蔓和自然纹理,增强了仿生效果。

桃源石带扣。主体呈椭圆形,表面抛光细腻,这双钮用于固定带饰。带扣是腰带上的装饰品,明清时期盛行,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皮带扣。

桃源石雕桃形水盂。此水盂取淡青色桃源石制成,色泽温润。整体造型为双桃并蒂,两桃相接处以浮雕、透雕工艺雕琢出枝叶纹样,更显生动,寓意吉祥。

桃源石雕桃形水盂。这件水盂圆雕成桃形,顶端镂雕枝叶及佛手纹饰。整器质地温润,打磨精细,雕工细致,展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桃与佛手都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二者组合在一起具有福寿双全、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等丰富而美好的寓意。

桃源石银三坠。银质挂链,上有五件桃源石雕坠饰,其中一件为桃形,一件为鸟形,工艺精巧,生动自然。最下方原本有三件工具,多为耳勺、牙签、镊子的固定组合,俗称“三事儿”。

桃源石水盂。两件水盂分别圆雕成佛手和桃形,顶端均圆雕佛手纹饰。佛手属芸香科植物,也叫手桔、五指橘,气味芳香,因形似观世音菩萨张开的手指而得名。因其奇特的形状,佛手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此外,“佛手”与“福寿”谐音,也蕴含着福寿双全的美好寓意。




桃源石印泥盒。印盒造型简洁,线条流畅,质感细腻,颇具传统文房用器简约自然、中和雅致的审美特点。

桃源石雕龙戏珠纹笔洗。整体取形于荷叶,中间分隔成两小池,顶部以镂雕、浮雕、阴刻技法饰龙戏珠纹,龙首从云雾中探出追逐宝珠,龙身翻腾隐于云海,生动形象。

桃源石雕蟠螭纹,蝙蝠纹水盂。湖南人把蝙蝠叫做“服服”,取其谐音“福福”,蝙蝠纹常见于吉祥纹饰,“蝠”与“福”谐音,蝠在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表现形式多样,如“一蝠破墙”“洪福齐天”等,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源石雕鱼化龙纹笔洗。石质温润细腻,色泽深沉,一侧饰鱼化龙纹,雕工精致。鱼化龙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取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黄河流经山西河津县之禹门口,亦称“龙门”,两岸不通车马,河床高下相迭,水流深急,鱼类很难逆流而上,传说凡能跳上龙门的鱼,便可化为龙,寓意金榜题名。


加载中…